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研究--基于重庆市忠县的调查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文立足于当前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现状,运用归纳推理、田野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忠县10所农村学校教师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调查,得出城乡教师待遇差异较大、师范生到农村任教的不多、农村学校管理不善、当地居民对教师职业的偏见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创新教师薪酬模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县管校用“城乡一体化”,倡导退休教师下乡志愿支教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详细介绍:
本作品立足于当前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现状,运用归纳推理、田野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忠县10所农村学校教师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走访调查,以获得现场的、第一手的资料。同时,广泛收集相关文件、文献和各种数据,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 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首先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作了界定和描述;其次阐述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最后明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调查样本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基本情况分析;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分析;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分析。 第三部分:研究得出城乡教师待遇差异较大、师范生到农村任教的不多、农村学校管理不善、当地居民对教师职业的偏见等突出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教师薪酬模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县管校用“城乡一体化”,倡导退休教师下乡志愿支教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作品图片

  •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研究--基于重庆市忠县的调查
  •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研究--基于重庆市忠县的调查
  •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研究--基于重庆市忠县的调查
  •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研究--基于重庆市忠县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是贫困地区的代表,把该县的农村教师问题研究清楚,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城乡统筹,促进重庆民生工程建设。选取具有代表性国家贫困县忠县的6个街道(乡镇)的10所农村学校200名教师为研究样本,运用了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法对农村教师进行走访调查。作品撰写的过程中运用了“归纳推理”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提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选题与当前关注农村教育改革相一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作品中的概念、定义和论证等均依据科学共同体公认的描述;通过田野方式的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真实可靠。作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原来的只关注一般面上问题,转为关注教师的生存问题,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既要关注教师的“公开收入”也要系统思考教师的隐形收入;解决的办法既要考虑可能更要考虑公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通过调查,针对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农村教师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为改变农村教师生存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基于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现状作为切入点,采用了田野调查这一人类学方法进行研究,拓宽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还考虑到了公平性。从而有助于缩小重庆区域、城乡、贫富“三大差距”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品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前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现状,运用归纳推理、田野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忠县10所农村学校教师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调查,得出城乡教师待遇差异较大、师范生到农村任教的不多、农村学校管理不善、当地居民对教师职业的偏见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创新教师薪酬模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县管校用“城乡一体化”,倡导退休教师下乡志愿支教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首先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作了界定和描述;其次阐述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最后明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调查样本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基本情况分析;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分析;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分析。 第三部分:研究得出城乡教师待遇差异较大、师范生到农村任教的不多、农村学校管理不善、当地居民对教师职业的偏见等突出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存环境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教师薪酬模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县管校用“城乡一体化”,倡导退休教师下乡志愿支教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在***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 中州学刊,2010(04). [2] 常宝宁.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变革:2000~2007[J].教育科学,2010(6). [3] 田宝军.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农村教师生存状态问题[N].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 周芙蓉,朱国亮,姜雪城.西部贫困山区教师生存现状调查 [N].西部时报,2005. [5] 张敏.农村教师的“另类”生存[N].中国改革报,2007. [6] 张家勇.日本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考察[N].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7] 朱萍.对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思考[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 赵昌木,徐继存.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考察—基于部分中小学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思考[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5(3). [9] 冉亚辉.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生存状态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9(13).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孟引变在《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9月第14版刊出的《农村初中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以山西省为例》,对农村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条件差,生活条件不好、质量不高、健康状况不佳,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获得继续教育机会少等现状进行了描述。周芙蓉在《西部时报》2005年10月8日第010版刊出的《西部贫困山区教师生存现状调查》,对贵州、甘肃、宁夏三省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描述了贫困地区学生苦,老师更不易,跑山路、离家远、住危房、垫学费、付出多、待遇低等问题,贫困地区教师状况堪忧。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在《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5日第006版刊出的《从“关注”到“关心”—三位农村小学校长的故事与启示》,论述了农村小学校长面临的困惑、处境,了解到农村小学校长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管理评价和师资队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常宝宁在《教育科学》2010年03期刊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变革:2000~2007》,论述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教育效果,研究提出了教师工资责任重心上移,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实行梯度工资;按需设岗, 采用多元化的教师编制标准;增加高质量、高规格培训的次数,采取以实践导向和按需为主的培训模式;赋权增能,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政策建议。党双喜在《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7期刊出的《农村教师生存状态及理性思考》,研究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职业压力、自我认同、职业精神、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生存状态,提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张家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2日第009 版刊出的《日本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考察,对日本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进行了考察,了解到日本每隔5-10年农村教师有可能被调换单位,这种调换只限于所在乡镇(町)范围内。日本高中、初中和小学对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没有区别,都要求大学本科毕业(也有少数中小学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应聘者只要通过县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教师选聘考试,就可以成为国家教师。 根植于以上的研究和认识,基于重庆市贫困地区忠县教育现状,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的现状,分析制约农村教师发展的原因,提出农村教师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为进一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