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市场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研究农村市场该如何进行研究
详细介绍:
通过此次调查报告,为企业提供农村品牌营销的可行性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新时代下,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消费水平及消费档次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产品品牌认知度也随着增长。随着城乡市场格局的改变,农村市场日益崛起。鉴于农村市场有其特殊性,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应采取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策略等营销策略。因此,研究现时代下,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的品牌营销则成为必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新时代下,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的不断建设及农村信息的完善,中央对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也逐渐从过去的被动消费或者刺激消费逐渐转变为主动消费,对消费品品牌的认知度也不断增长。企业对农村市场的认知和市场的扩大需求。因此,企业应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市场实施品牌营销及品牌营销策略作出战略性规划。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品牌营销对企业在新形势下开拓农村市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品摘要

因中国城市市场饱和,而农村市场潜力日显巨大。但农村市场存在诸如市场环境不完善、企业缺乏针对农村市场的品牌战略等问题,导致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农村市场的品牌营销则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是企业应该进行准确的针对农村市场的调研活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二是针对农村市场特色,明确品牌创建目标;三是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树立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准确位置;四是进行恰当的品牌设计;五是进行准确的品牌宣传,强化企业品牌的认知度。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蓝天学院“挑战杯选拔赛”优秀奖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2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06(9)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3]艾尔•里斯、杰•特劳特.品牌定位[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 [4]冯雷钢.和史玉柱一起创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1) [5]江梅春. 雕牌洗衣粉广告折射的人文情怀[OL].纳爱斯报,2008(10) [6]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7]柳思维.农村市场营销研究[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8]张立强.三四级市场的传播与推广策略[OL].价值中国网 [9]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8~2009)[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 [1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1999(09):4-12 [12]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2):75-83 [13]陆跃祥.简论品牌意识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14]王永龙.论企业品牌意识与品牌定位的互动性[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科版),2003,(4). [15]高峰,王俊利.品牌意识: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对于农村市场开发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主要是集中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市场开发。在对农村市场和市场体系认识上的研究上,刘志澄等在《农村市场经济问题探究》对建立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农产品流通、农业发展、农业保护和调控、乡镇企业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由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出版的《农村•市场•政府》的专著中,研究组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市场体系、政府宏观调控、农产品营销和农产品价格的确定进行了论述。 2.对于农村消费行为的分析,宋铮较早的运用预防性储蓄假说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得出了中国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结论。刘金全等采用条件异方差模型,通过分析中国居民在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上的消费行为,发现中国居民储蓄当中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储蓄”成分。刘兆博运用现代消费理论认为农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农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和农民消费行为的生命周期特征是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何家成认为农村家庭的可支配货币收入构成农村商品市场潜在的购买力,是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变量;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此因素决定农民的农业收入的增长;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此因素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