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色词旋转对Stroop效应加工的影响
小类:
哲学
简介:
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作为实验材料,以颜色作为判断任务,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熟悉程度的旋转颜色字词是否会改变Stroop任务的加工进程。根据自动化理论和不同训练程度假说,刺激材料的熟练程度对Stroop效应产生直接影响。结果发现,对不同旋转角度的颜色词进行识别时依然存在典型的Stroop效应。不同的旋转角度不影响汉字字词的自动加工,本研究对以往Stroop效应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拓展。
详细介绍:
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以往的Stroop效应研究总是集中探讨一个颜色词的两个不同维度信息(词义和颜色)是如何发生相互干扰的,由于词义和颜色高度重叠在一起,研究结果也一致性地再现强劲的、经典的Stroop干扰效应。“色词旋转对Stroop效应加工的影响”一文, 借用Stroop效应和心理旋转相结合的加工范式,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作为实验材料,以颜色作为判断任务,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熟悉程度的旋转颜色字词是否会改变Stroop任务的加工进程。在Stroop效应的研究模式中,刺激都是正常、正位的刺激,而在心理旋转中,由于刺激材料发生了一定的旋转,人们对旋转的刺激接触很少,因此本研究假设,被试加工经过旋转的刺激时必须分配额外的注意资源。根据自动化理论和不同训练程度假说,刺激材料的熟练程度对Stroop效应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旋转刺激可能影响字词的自动加工。那么该实验条件下是否会影响汉字字词的自动激活,这也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结果发现,对不同旋转角度的颜色词进行识别时依然存在典型的Stroop效应。不同的旋转角度不影响汉字字词的自动加工。结果也有力地说明Stroop效应具有非常顽固的、不受人的意识所控制的特征。本研究对以往Stroop效应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拓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采用Stroop效应和心理旋转相结合的加工范式。在Stroop效应的研究模式中,刺激都是正常、正位的刺激,而在心理旋转中,由于刺激材料发生了一定的旋转,人们对旋转的刺激接触很少,因此本研究假设,被试加工经过旋转的刺激时必须分配相应的注意资源。该实验条件下是否会影响汉字字词的自动激活并干扰Stroop效应的产生呢?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涉及,本研究沿着以上思路进行探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通过实验心理学的方法,采用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设计软件E_prime呈现刺激,实验中严格控制汉字颜色和不同汉字旋转角度,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实验中自变量为色词匹配状况和旋转角度为自变量,以传统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因变量,通过3(色词匹配状况:一致、无关、冲突)×7(旋转角度:0°、60°、120°、180°、240°、300°、360°)的实验设计,精确探讨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语言学意义上,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词素与整词之间的心理资源竞争,颜色词素和语义系统的相互抑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在意识与注意方面,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阈下知觉启动具有时间延续性的特点。 3、临床应用及其他方面,Stroop效应可以作为诊断指标具有一定预测效力。

作品摘要

采用Stroop效应和心理旋转相结合的加工范式,使不同颜色书写的颜色字从正位方向发生不同角度的旋转,然后考察在该情境下的Stroop效应加工模式。结果发现:(1)对不同旋转角度的颜色词识别颜色时依然存在典型的Stroop效应。(2)不同的旋转角度不影响汉字字词的自动加工。表明Stroop效应具有非常顽固的、不受人的意识所控制的特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曲折,刘淑华,宋艳,丁玉珑. SOA对Stroop启动效应的影响:行为和ERP研究.心理科学,2006,29(4):833-837. [2]陈俊,刘海燕,张积家. 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2007,30(2):415-418. [3]MacLeod,C M. Half a century of research on the stroop effect:an integrative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1,109(2):163-203. [4]刘海燕,陈俊,肖少北. Stroop效应的研究进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 (1):100-103. [5]MacLeod,C M. Half a century of research on the stroop effect:an integrative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1,109(2):163-203. [6]吴彦文,游旭群. 双任务情境中心理旋转的并行加工机制.心理学报,2007,39(5):785-794. [7] 刘海燕,陈俊,肖少北. Stroop效应的研究进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1):100-103. [8]Stroop,J,R.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35,18(6):643-662. [9]MacLeod,C.M.& Dunbar,K. Training and Stroop-like interference: Evidence for a continuum of Automatic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88, 14(1):126-135. [10]王甦,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重排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1-148.

调查方式

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Stroop效应自1935年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研究领域广为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 陈俊等人(2007)研究指出,Macleod在1991年总结了Stroop效应发生机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但是以往的Stroop效应研究总是集中探讨一个颜色词的两个不同维度信息(词义和颜色)是如何发生相互干扰的,由于词义和颜色高度重叠在一起,研究结果也一致性地再现强劲的、经典的Stroop干扰效应。因此,以往的Stroop效应研究范式不能有效分离颜色词的两个维度信息,也对不同旋转角度的母语刺激其加工的特征还不太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对Stroop效应加以拓展研究。 鉴于以上研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研究重在了解汉字旋转中的Stroop效应加工特点。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