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辽宁省基督教调查报告
小类:
哲学
简介:
通过抽样调查,推算出全省的基督徒群体的规模。同时从更深层次上掌握基督教发展的现状,为我省相关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详细介绍:
课题组在全省14个城市就我国基督教(仅指基督新教,不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的规模、分布、结构及信教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省抽样调查。整个抽样采用复杂概率抽样设计(即与总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英文缩写为PPS)。本次抽样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全省的市县样框中抽取县级单位,第二阶段在抽中的县级单位中抽取8~10个村(居)委会,第三个阶段在抽中的村级单位内再抽选20个被调查户(抽样方案和操作步骤见附件1)。取样方式为:先询问本户是否有人信教,若没有,则本户填写调查问卷;若有,则本户所有信教的家庭成员各填写1份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20个问题,大体上分为三类。其中属于被采访者自然情况的问题8个,具体包括:家庭人口、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学历、职业以及分布;信仰状况的问题6个:信仰的年龄、信仰的时间、信教的原因、方式、信仰的渠道以及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等问题;基督教的功能大体上有6问题,即信徒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信徒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信徒是否相信基督教能带给自己幸福、信徒认为自己信教以后最大的变化、信徒是否希望身边的人也同样信仰基督教、信徒是否主动介绍过其他人信仰基督教。 原始调查数据经过加权计算,推算出全省的基督徒群体的规模。对于我省基督教现状的理论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课题组在全省14个城市就我国基督教(仅指基督新教,不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的规模、分布、结构及信教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省抽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20个问题,大体上分为三类。原始调查数据经过加权计算,推算出全省的基督徒群体的规模。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理论上填补了信仰心理研究的学术空白,并且丰富我省在宗教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 2、实践上通过信仰心理原因的分析,能够让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掌握基督教发展的现状,为我省相关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督教在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速度有加快的趋势,信仰的年龄也正向中年化发展。辽宁省内的情况也是如此。无论是从信仰的人员还是基督教组织的发展都较原来有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人们对于信仰的动机发生了改变,对此我们必须诉诸于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

作品摘要

通过对基督教徒的调查,访问,了解基督教徒的信教心理,及基督教的发展现状,让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掌握基督教发展的现状,为我省相关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抽样误差计算 从抽样方法上来看,我们所采取的是分层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复杂的抽样方法,因此相对应的抽样误差估计方法,将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所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的自助法来进行方差估计。

调查方式

整个抽样采用复杂概率抽样设计,取样方式为:先询问本户是否有人信教,若没有,则本户填写调查问卷;若有,则本户所有信教的家庭成员各填写1份问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 宗教信仰的特征仍旧属于自然宗教阶段 基督教在西方属于宗教发展的高级阶段,这种高级宗教表现为人们摆脱任何具体自然力量的限制,而达到对于一种纯粹精神性存在的信仰。目前传入我国的基督教严格上说还不具备高级宗教本质特征,我们仍旧用自然宗教或原始宗教的方式,将上帝想象为一个具有人格性的存在,上帝无非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人。尽管我国基督教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基督教起的作用还没有达到西方高级宗教的作用,只是对于我们传统宗教的一种替代或置换。 二 宗教信仰的目的在于功利性 目前在我国信仰基督教的主流部分仍旧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层次不高,经济能力较弱,身体状况不佳,生活保障不足。并且年龄较大,女性占据绝对的多数。这表明这些信教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缺少生活的安全感。于是,他们希望通过信仰基督教的方式,通过相信上帝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或者将希望寄托来世,在死后来改变自己现世的命运。因此,这种信仰方式或信仰心理仍旧是功利性,与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信仰还相距甚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