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二届课外学术作品 ——关于随礼的调查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随着随礼现象愈演愈烈,对于某些地方的随礼现象作出调查。
- 详细介绍:
- “随礼”的起源与现状,“随礼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随礼风”问题, 如何解决“随礼风”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在于把流行的随礼风现象调查清楚,让大家有正确的思想,避免随便跟风现象。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做了一定的调查报告,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随礼风的本质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让人们不要盲目的跟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随礼,可以避免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从随礼风的怪圈子中走出来,那么随礼风就不会变成人间的公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习俗文化也应该提高。
作品摘要
-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 当然会有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或者是处于礼尚往来、或者是碍着面子、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等等的“凑份子”。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自助餐”,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互相浪费了金钱,主客双方都不愿意这样,但碍于“面子”,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此随礼性质也变了味道。然而随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有的地方随礼现象严重到把半个月薪水都随出去。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 针对于以上情况,引起我们的兴趣,于是我们小组便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聊城、潍坊等一些乡镇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做出了一些调查报告,分析了“随礼”的历史由来、目前“随礼风”的现状、以及“随礼”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调查报告作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论坛
参考文献
- 网上资料
调查方式
- 调查问卷 口头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在19世纪初期,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语音的模糊性受到人们的冷遇。随着英语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模糊性语言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49年Ogden,C.K.和Richard,I.A.出版了名为“The Meaning of Meaning”,1965年美国科学家查德(L.Zadeh)提出了“模糊集”的问题,1977年Kooij,J.出版了“Ambiguity in Natural Language”一书,1978年马里奥·培就写了一本名为“Weasel Words”的专著。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认识比国外晚。在我国语言模糊性也是直到19世纪末期才被逐渐引入到语言学领域中。1999年徐丹晖发表了题为《试论模糊语言》一文,1999年伍铁平出版《模糊语言学》一书,2000年王逢鑫出版了《英语模糊语法》一书。这都充分地说明,模糊性语言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大处作理论上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专门从语音的角度来研究模糊性问题。本文将从语音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从而用于结局英语交际口语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