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就业力开发影响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通过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能力开发的关系,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八个因子分析,即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知能、生涯规划意、目标管理能、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反馈与调控能力与自我提升能力,来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地提出对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法和对策,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详细介绍:
本研究着重探讨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能力开发的关系,通过国内外对就业力极其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就对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八个因子进行分析,即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目标管理能力、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反馈与调控能力与自我提升能力,从中得到影响大学生规划能力的几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情况,由此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和对策,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方法。 根据《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八个因子整体高低水平和随着年级、性别等不同因素的变化结果,有的放矢,强优补弱,整体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着重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能力开发的关系,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八个因子分析,即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知能、生涯规划意、目标管理能、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反馈与调控能力与自我提升能力,来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地提出对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法和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作品在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分年级、性别等多种层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表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八个因子的差异性表现,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方法策略。二、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力的提升联系在一起,为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思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政府、高校及大学生的一个现实问题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新思路,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作品摘要

本研究着重探讨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能力开发的关系,通过国内外对就业力极其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就对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八个因子进行分析,即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目标管理能力、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反馈与调控能力与自我提升能力,从中得到影响大学生规划能力的几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情况,由此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和对策,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方法。 根据《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八个因子整体高低水平和随着年级、性别等不同因素的变化结果,有的放矢,强优补弱,整体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吴晓义.“情景-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 [3]高晓琴,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08. [4]陈根.大学生就业力问题探析.改革与发展.2010(4). [5]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学工视窗.2010(3). [6]韦颖,牛元帅.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人才培养.2010(2). [7]曾红权.就业力研究概述.现代教育科学.2010(3). [8]袁书杰.基于就业力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初探.黄山学院学报.2010(4). [9]谢伟.基于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模式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2). [10]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硕士学位论文.2008.

调查方式

通过调查走访,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采集数据结果,其中又进行了个别交谈,同时查阅了相关书报刊物和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西方学者和有关机构对就业力的研究视角不同造成了各自对其构成要素论述的不同。如英国学者Hillage&Pollard(1998)、瑞士联邦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MarcelLucien Goldschmid(1999)等都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对大学生就业力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外学者和机构对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视角主要有: (1)就业力不是仅指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还包括毕业生获取工作的能力; (2)就业力涉及毕业生完成从大学生到雇员的角色转换的若干相关因素; (3)就业力蕴涵毕业生潜在的、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可实现的事业前景; (4)就业力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本人的素质和潜能,还与就业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 (5)对毕业生就业力的衡量和评价最终依赖于其是否满足企业和雇主的需求。 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力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许多文献对就业力作了研究,然而许多人对就业力的概念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韦颖、牛元帅(2010)等人认为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尽管不同学者和机构对就业力技能构成要素理解不同,但集中体现在个性品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大类,各大类中含若干小类,各小类对大类的贡献存在差异。因此定量评价个体就业力,建立准确的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兴趣、职业倦怠、职业价值观、职业成熟度、职业自我效能、职业决策等方面,它们主要是对理论方面的探讨或者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还非常少见。而已有研究证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就业力甚至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Gould研究发现最成功的职业生涯个体报告了更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Orpen研究也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便呼之欲出。而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就业力的开发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本研究就以此为抓手,进行对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出谋划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