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元江哈尼族棕扇舞调查与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棕扇舞是元江县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哈尼族民俗习性相互交融,互相结合传承至今,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现已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的今天,研究棕扇舞的传承发展、保护措施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丰富哈尼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哈尼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 详细介绍:
- 棕扇舞是哈尼族在漫长的游牧迁徙历史和狩猎采集中产生的,并通过丧葬祭祀活动得以巩固发展,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它是元江县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哈尼族民俗习性相互交融,互相结合传承至今,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元江县哈尼族棕扇舞于2007年9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棕扇舞蕴涵...(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研究棕扇舞在元江县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传承发展情况,挖掘舞蹈中蕴含的重要文化价值,以宣传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思路: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平时积累,指导老师引导,查阅相关文献。在实地田野调查和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主要概述元江哈尼族棕扇舞的起源,总结分析它的内容、特点及其文化价值,并提出保护它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结合地方民族特性,以元江县哈尼族棕扇舞为个案研究。虽然哈尼族棕扇舞在许多地区以民族风情文化的形式展现过风采,但几乎没有人对这种原生文化载体做过研究,因此,在发展民族文化的今天,研究棕扇舞的传承发展、保护措施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不仅能再现哈尼族舞蹈原生文化的价值,而且可以使哈尼族优秀的传统舞蹈得以传承和发展,对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主题相结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元江县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棕扇舞于2007年9月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元江哈尼族棕扇舞蕴含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以哈尼族棕扇舞为研究内容,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落脚点,将棕扇舞置于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环境下进行调查研究。
作品摘要
-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无数多姿多彩的歌舞。近年来,哈尼族棕扇舞受到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艺术骨干不断被选拔出来,艺术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表演水平也越来越高,且其艺术精品也陆续被挖掘出来。这些不仅使哈尼民族歌舞文化得以更好的流传和弘扬,而且对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将在实地田野调查和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主要概...(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该作品在2010年2月,发表在《红河民族》内部刊物上,第38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主办。
参考文献
- [1]云南省民间集成办公室编:《哈尼族神话传说集成》[M]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 [2]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编:《红河民族研究文集》(第三 辑)[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3]史军超.《民族的史诗——哈尼族迁徙史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88. [4]云南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编:《哈尼族文化论丛》[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云南省于2000年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党中央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文化部于2003年初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工作,并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把此项工作提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