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基于社区理论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的特质,西部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制约以及自身的特点,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成为更加困难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社区理论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城市农民工专属社区在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方面的功能,提出了通过构建社区这一场域以改变农民工固有的惯习,并推动和实现其市民化的路径模式。
详细介绍:
目前,在传统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挤压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的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新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的特质,西部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制约以及自身的特点,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成为了更加困难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基于乡城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现实课题。本文以社区理论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城市农民工专属社区在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方面的功能,提出了通过构建社区这一场域以改变农民工固有的惯习,并推动和实现其市民化的路径模式。对于西部地区乃至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本次作品的完成过程中,磨练我们专业功底的同时,为寻找现阶段解决西部地区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做出我们的努力,表达一个社会学专业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

作品图片

  • 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基于社区理论的调查报告
  • 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基于社区理论的调查报告
  • 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基于社区理论的调查报告
  • 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基于社区理论的调查报告
  • 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基于社区理论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探索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具体实现途径 思路:提出社区就其功能而言有助于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假设;根据西部地区农民工的现实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数个成功实现或正在成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案例,对其进行了调研;对调研所获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并丰富和发展原假设。最后,定位本次研究为阶段性研究成果,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科学的资料采集;严密的实证分析;严谨的逻辑推演实证 先进性:课题选择的先进性;研究假设的创新性;调研思路的创新性。 独特之处:多种调研方法综合应用,多区域调查相结合以较全面掌握复杂的现实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的资料相结合,以系统的理论分析实证的资料,以实证的资料验证系统的理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意义及适用性:本文通过对数个在农民工市民化上偶然性的成功的案例进行的调研,验证和发展了研究假设。这在一方面,对于我国西部未来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途径做出探索,以建构和谐社会为大前提,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念;另一方面,本次调研从一个崭新的切入点——农民工市民化的实际成功案例——入手,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研究

作品摘要

目前,在传统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挤压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的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新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的特质,西部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制约以及自身的特点,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成为了更加困难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基于乡城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现实课题。本文以社区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城市农民工专属社区在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方面的功能,提出了通过构建社区这一场域以改变农民工固有的惯习,并推动和实现其市民化的路径模式。对于西部地区乃至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被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集收录

参考文献

[1]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M].鹭江出版社.2000. [2]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7) [3]郑杭生,洪大用.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4]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 [6] 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6-7. [7] 刘传江.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J].人口研究.2005.(4).P22--26 [8] 韩长赋.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J].经济研究,2006(12):4-12. [9]韩长斌.中国农民工的发展和终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P2--3 [10] 陈占江,李长健.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机制[J].求实,2006(1):53-55.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文献收集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而对农民工现状问题,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包括李强、马九杰、钱雪飞、李雅儒、卢晓东等等二十多名专家学者作了一批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的实证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关注农民工就业与收入、社会保障、教育需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总的看来,这些研究文献表明,虽然现阶段我国基本达到了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对农民工问题也非常重视,但农民工群体仍然是社会边缘弱势群体,他们处在非正规就业状态或工作于次属劳动力市场,他们的收入偏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严重缺失,这样一个群体缺乏能力改变自己不利的处境,因此需要引起整个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针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从社会学界到经济学界乃至政治学界各自从不同的出发点、角度都予以了充分关注。以社会学界来说,包括郑杭生、陆学艺、陈占江、文军、韩长赋、陈映芳等等数十名学者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从农民工市民化动因、制度安排、现实状况等等多方面入手。其研究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是目前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我国农民工流动的未来趋向,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针对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的分化问题即“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问题,目前学界尚未在概念上达成共识,学者使用新生代、新质、第二代等诸多概念定义目前分化出来的新的农民工群体,而且在界定上也未达成一致。对这方面予以特别关注的学者有:王春光、豆小红、刘传江等十数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新分化出来的农民工群体的思想意识、特征、生活现状等方面。 另外,国外学者主要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农民工进城及城市化问题,其主要研究重点落在了以下四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及趋势;农村劳动力流动对输出地、输入地产生的影响;流动人口中的妇女问题;政府管理政策。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多采用和国内学者合作的模式。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当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尝试从社区理论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如胡永利认为对“城市农民工”宜实行社区化管理,并且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城市非正式人口的管理将会成为城市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而龚长宇也认为社区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这表明学者已经意识到社区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强调通过社区,使农民工在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福利等多方面快速融入城市社会,加速其市民化进程。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实证研究不足且比较宽泛。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