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基于南京和合肥两地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两阶段”实地调研,以南京和合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描绘了当前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并有如下重要发现:(1)绩效工资政策虽然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但具体措施仍有待改进。绩效政策所蕴含的奖惩机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反而加深了部分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感;(2)多数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民主,忽视了教师的自主和参与权,再加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这些加大了教师对于职业的倦怠感。
详细介绍:
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农村教师担负着中国最庞大、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部分,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质...(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本调查以期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村教师幸福感问题,并为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提供现实依据。 先查询文献,找到理论立足点;再实地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用图表反映所调查对象的总体状况,并进行南京与合肥的对比分析,探究改善目前状况的一般思路。因调查对象有所局限,遂搜寻其他宏观资料来佐证自己的探究所得,同时向指导老师请教。以此形成初稿,针对不成熟的观点,再讨论与请教,完善措施,形成终稿。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二阶段”研究法,通过一次调查找出问题,整理重要发现,针对重大问题进行二次调查研究。 先进性:参考了众多教育财政领域的经典文献,同时又有所突破。运用包括Excel在内的统计软件,通过图表将隐藏的问题反映,并予以探究。 独特之处:同时选取颇有代表性的中、东部城市横向作比较,综合各自优势,为全国如何激励和巩固农村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提出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通过对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反映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如何在制度上制度外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些建议和思考。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真正让农村教师有尊严体面的活下去,激起和牢固他们扎根农村激情和信念,推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为和谐新农村,和谐社会尽应有之力。

作品摘要

农村发展是一个包含了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性发展。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村综合性发展的水平。对于促进农村综合全面发展来说,教育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农村教育生产中,农村教师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投入要素。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问题近年来广受学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两阶段”实地调研,以江苏南京和安徽合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未在任何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

参考文献

1.童富勇,蒋峰,刘桂林. 杭州市和湖南省涟源市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比较[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 2.张传燧,谌安荣. 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3.叶敬忠,孟祥丹. 对农村教育的反思——基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影响的分析[J]. 农村经济, 2010,(10) 4.熊川武. 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本文通过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的方式搜集数据制成统计表和了解情况,并拍摄了照片作为亲临实践的证明。还通过查阅书报刊物和相关文件来寻求理论立足点。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童福勇,蒋峰,刘桂林《杭州市和湖南省涟源市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比较》中提出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正是教师精神生存状态的直接反映。作者在文章里系统提出了如何评价农村教师幸福和归属感,通过设立教师公务员制度和教师自身的努力创造应有的幸福。 2.张传燧 ,谌安荣《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中认为由于传统文化的...(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