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依托红色品牌 整合优势资源 精心打造中国教育文化休闲名县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会宁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何选在会宁?会宁又如何形成了以落后经济承载优质教育体系的“会宁教育现象”?会宁自身发展面临怎样的难题?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来到了会宁实践调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会宁地区乡镇农村走访、问卷、亲临实践等方式,并引用、分析调查数据资料,走进党政领导部门,撰写调查报告,为会宁县脱贫致富、可持续有力发展,提供发展规划和科学依据。
- 详细介绍:
- 甘肃会宁是一片贫穷的土地,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会宁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就是这样一个干旱少雨、因穷而出名的地方,却总是秉承着崇文修德的优良传统。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更有50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10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100人出国留学,形成了以落后经济承载优质教育体系的“会宁教育现象”...(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全面深入了解当前西北贫困地区发展现状,我们开展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主要调查点,对会宁的教育、历史、文化、地貌等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总结研究会宁发展所面临困难,结合分析相关政策以及已有研究成果,就会宁的会师意义、教育模式、旅游业、历史文化等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构建“一个中心七大旅游区”、打造教育名县品牌、发展特色农业等多项具体且操作性较强的建议,谨向各级政府部门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决策性参考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调查报告在对甘肃会宁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结果,同时通过与典型地区的对比,在掌握大量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会宁也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提并出了会宁发展要打好四张牌。即:打红色旅游牌、打金色教育牌、打古道名城牌、打绿色食品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从会宁的历史、教育、文化、地貌等多个方面分析会宁自身发展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多项具体且操作性较强的建议,为当地脱贫致富起到了很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加快会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办好教育,挖掘资源,加快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样板。
作品摘要
- 甘肃会宁是一片贫穷的土地,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会宁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会宁地区乡镇农村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亲临实践等方式,并引用、分析调查数据资料,走进党政领导部门,撰写调查报告,为会宁县可持续有力发展,提供发展规划和科学依据。 以长征为背景...(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07 在期刊《经典教范》发表关于“会宁教育”的论文一篇 2010.08《科技日报》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报道 2010.10 第二军医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一等奖 作品被评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 2010.12 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 2010.12 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参考文献
- 会宁县政府提供材料(包括政府网页) 会宁县教育局提供的会宁教育基本情况介绍 《会宁县志》 亲临实践调研数据资料,包括图片等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赠送的书籍资料和影像作品 《神奇的会宁》 《脊梁》 《会师圣地》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甘肃会宁是我国西北地区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却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考状元县,在这片以灰黄为主色调而显见生命之绿的塬梁沟卯之间,有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祖历河,就在它的岸边,一个干旱少雨、因穷而出名的地方,却总是秉承着崇文修德的优良传统。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更有50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10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100人出国留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