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研究——需求视角与整合框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视角的分析,结合我国职业培训现状,整合出一套更加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体系。缓解我国的技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增加我国人力资本累积;深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职业竞争力和生活水平。
- 详细介绍:
-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和实地走访等方法,面向全国十六个省份发放调查问卷1350份,同时实地走访了江西南昌、上饶、丰城和山东青岛等12家组织机构,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使用SPSS19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信息精确与客观。 重要发现: 1、 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分析: 教育程度提高, 留城市困难多,对未来更多规划, 职业培训需求大; 2、 职业培训供需矛盾: 对政府培训了解、参与度低 , 企业培训为主 , 培训硬件、师资不足 , 培训效果差; 3、矛盾原因: 政府工作不深入 , 职校参与度低 , 企业培训投入少 , 市场提供培训不足。 主要对策建议: 政府服务: 建立完备的信息收集和发放平台; 监管、规范培训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整合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市场 ; 市场主导: 重视职业教育,拓展职校的短期灵活培训; 鼓励民间资本及其他社会力量进入培训市场; 强化企业培训、支持行业培训基地建设;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丰富培训服务。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 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视角的分析,结合我国职业培训现状,整合出一套更加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体系。 基本思路: 从新生代农民工出发,科学编制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和职业培训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两调查表。 实地调研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采用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和实地走访等方法,面向全国十六个省份发放调查问卷1350份,同时实地走访了12家相关组织机构。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为导向,是以前的研究很少涉及的; 2、采取了对未接受过职业培训和已接受过职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对比研究方法 3、通过多方考虑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现实指导意义和操作性很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理论价值:为政府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后续研究起到借鉴意义。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缓解我国技工荒与就业难的压力,增加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我国新生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深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2、新生代农民工:因接受了系统规范的职业培训,就业创收能力增强,从而工作生活层次明显提高。
作品摘要
-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新生代农民工是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力军。其群体特征已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融入城市生活。他们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不仅对农民工自身大有裨益,而且对减缓我国技工荒和就业难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大意义。 本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和实地走访等方法,面向全国十六个省市,共发放调查问卷1350份,实地走访十二家相关单位。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大,但实际接受培训情况不佳。作为农民工培训项目中的主体,政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对农民工培训参与度均不高;企业是现在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载体,但培训效果不明显。最重要的是,当前职业培训体系缺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在审视他们对职业培训新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构建出一种“政府服务,市场主导”的培训新模型。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2、 全国总工会. 关于新生代农民问题的研究报告【J】工人日报,2010(06). 3、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03). 4、韩俊、汪志洪.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三农新解,2010(9). 5、韩云鹏.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 2010(31). 6、岳红伟. 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河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内研究水平: 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个群体,学术界有多种称呼。王春光(2001)在《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中称之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并界定为90年代初次外出打工、年龄较小、受教育更高、缺乏务农常识的农村外出打工人员。 2)培训需求与态度 有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进行了研究,如彭茂清(2010)从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进行解读,认为新生农民工期望从事高薪职业,渴望获得高层次培训或教育;陈微(2008)通过调查认为第二代农民工对培训有着更主动的需求,愿意自费参加技能培训,希望能“名正言顺”地拜师学艺。潘东宁(2008)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态度的主要因素。 3)培训现状、困难与对策 政府在较早的时候就积极关注农民工的培训问题,在2003年颁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民工培训提出中长期指导规划。《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27日)明确规定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目标、措施以及责任承担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2月10日)则要求进一步做好培训的统筹规划、资金管理 以及发挥企业培训促进就业作用的工作。同时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开展了各种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如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 政府在农民工培训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剖析,岳红伟(2010)从人力资源的视角出发,提出:农民工职业培训所需资金无法满足需要、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培训市场混乱等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韩云鹏(2010)研究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现状,认为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作为第一要务。 二、国外的研究水平 欧美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少,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城乡发展较均衡,并未出现类似中国农民工的现象,较少有国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