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辽宁科普状况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辽宁省科普状况调查报告》以2009年度的科普工作统计数据为准,调查活动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这五个方面展开,从中可以对辽宁省的科普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其中,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和科普传媒主要用来反映辽宁省科普能力建设情况,科普活动用来反映辽宁省科普工作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发现辽宁省科普工作的不足及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详细介绍:
我国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同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努力造就数以亿记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记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又一次强调了科学技术普及对于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并把这一议题确定为一项长期而持久的课题。该文不仅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甚至积极面向将来的2020年,高瞻远瞩的提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因此,科学普及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安排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辽宁省科普状况调查报告》拟以辽宁省14个市区为蓝本,综合评测省内2009年度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客观反映全省科普工作状况,并重点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就行研讨,提出对策建议。对我省科普状况的监测,是符合前述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趋势的。 科普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技能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使公众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具备参与有关科技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而展开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进而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辽宁省科普工作的统计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展示全省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场地建设、科普经费投入、科普传媒的发展等等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省科普事业,进一步完善全省科普工作的相关对策。

作品图片

  • 辽宁科普状况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作品撰写的目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对于辽宁省2009年度全省科普状况的社会调查,尽量客观真实的向大家展示辽宁省2009年度科普状况的真实面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为更多孜孜不倦的莘莘学子提供珍贵的学习资料,为有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1、前期科普状况的调查;2、中期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关于《辽宁省科普状况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性,首先表现在该项目的选题上。本作品的选题新颖独特,能够反映现实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我们具备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本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科学的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在调查过程中灵活运用了统计方法和系统工程原理、经济学系统模型原理。 最后的对策建议部分也力求完美,期望能够形成具有逻辑性、可操作性的调查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使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项调查报告反映了我省科学技术的普及状况,能够发挥很好的监测功能。通过调查活动,我们能够及时、科学的掌握我省科普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将这一趋势直观的量化为理性的数字,为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数据参考,帮助其进行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 科普状况调查,这种定期监测能够助于形成科学普及的良好观念,督促各方抓好这一基本工作,对于我省、甚至我国科技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我们的《辽宁科普状况调查报告》拟以辽宁省14个市区为蓝本,综合评测省内2009年度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客观反映全省科普工作状况,并重点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就行研讨,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对辽宁省科普工作的统计和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的分析,展示全省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场地建设、科普经费投入等等具体情况,揭示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公众参观科普场地、参与科普活动和对科普传媒的需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省科普事业,进一步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的相关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3月22日—24日于贵阳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科发政[2011]87号}举办的2011年全国科普统计工作培训会交流,本报告作为2011年全国科普统计工作培训会交流材料。

参考文献

1、《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 2、中国科普统计.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2004年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论坛论文集. 4、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科学普及出版社(七年共计七本)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 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日本在科普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及学习的地方。   日本科普一直是由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共同来完成的,他们是科普的推进者和传播者,是科普的主体,并提供必要的科普经费。加强理解科学技术是日本科技政策的一部分,政府、民间企业、学会等组织负责行政及具体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其次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例如学校的老师;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专家、教育家;科技馆等的讲解员;参加演讲会等的科技人员、教育家、学生;新闻媒体的记者、节目制作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财团负责人,等等。   作为日本科普的主要途径,有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教育设施、图书和报刊、影视、网络、大型科普活动等。   日本科普图书的出版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彩色印刷的普及,更使科普出版物丰富多彩。除一般图书外还有各种类型的科普文库•丛书、译丛、图说、图鉴、百科、大系、少儿读物、声像出版物等等。同时日本也涌现出不少科普作家、翻译家和画家,如当代著名日本科普作家木村繁、天文科普作家山本一清、天文科普译作家小尾信弥教授、天文科普作家和天体摄影家藤井旭、科普美术家岩崎贺都彰等。   日本科普事业后来者居上,走在世界科普的前列,不仅促进了本国科技的发展,也是我们科教兴国的典范。综观日本科普事业,总的感觉是,日本科普项目繁多,对象广泛,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多种多样,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科普设施数量多,设备先进、完善,成为日本科普事业的庞大的坚实的基盘;科普出版物设计和印制都很精美,宣传广告和书籍目录多,如在报刊图书上随处可见科普出版物的宣传广告、图书介绍和出版预告;注重和读者打成一片,如在日本科普书刊中大都附有读者调查卡了解读者的情况和需要,了解读者对本书刊的意见以及书刊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读者手中。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