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浅谈留守妇女真实生活现状及相关的应对措施
小类:
社会
简介:
”留守村妇”,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话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从“以人为本”、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等层面看、特别是“留守村妇”,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 “农村留守妇女”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留守妇女问题?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调查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生活情况;家庭现状情况;子女情况;在家劳动情况及自己一些心中愿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而进一步能够更清楚的了解留守妇女的各种情况,进而能够帮助她们。现在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压迫之下诸多商品的价格都在提高,而农民的收入看似提高了很多,却变成了现在的钱根本就不算钱这种现象。家里的总体开支让夫妻压力变得更大,另外加上自己有孩子和父母需要照顾,加上地里面的情况真是靠天吃饭,因此在此情况下丈夫就不需外出打工。其实他们也想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可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过的更好只能外出打工。另外有孩子在牵着他的心,她们也是为孩子着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缺少父爱,就应该让母爱给予的更充足一些,母爱永远都那么伟大,那么无私,那么让人感到感动与幸福。留守妇女她们心中也有很多的痛苦,她们放在心里,并且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每天也在家里面奔波忙碌着,他们不抱怨,他们说只要孩子以后能过上好生活,在苦再累都没有关系,因为亲人永远都是自己的牵挂和期待。这实在是让人在心中叹息又叹息,人们只靠光种地,凭着地里那一点点收入有的连养家糊口都难,另外再加上供养孩子上学,生活更加困难。留守妇女在保健意识上确实是相当薄弱,同时心理压力也在一步步的提高,他们面临着除丈夫以外的各种关系,面临着生活上的压力,孩子教育方面的压力,面临着丈夫在外情况的压力,他们能和亲人沟通,而同时还有一些不愿意和亲人邻居说的占20%,长期下去,就会在心里面形成一种习惯,即:较内向的人。同时这种情况,在遇到困难的事情的打击后则会出现精神分裂症,严重者则会出现精神病。。。这些对于他们来讲是极其有害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丈夫应该多往家打电话,同时村里面也应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留守妇女们的身体健康,以免让她们走入到非常不好的情境中去。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农村,留守妇女们几乎撑起了整片天,而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差距,决定了农民进城务工现象还将会持续相当的时期,男人外出务工、妇女留守在家的状况短期内得到妥善解决还有一定的困难,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妇女身心健康问题关注的力度,除努力帮助她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外,还要帮助她们树立独立自主意识,给予留守妇女更多的温暖、关爱、政策支持和人性化的关怀,鼓励她们挺起腰杆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①、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促进留守妇女身心健康。1.各级妇联、卫生、计生部门要整体联动,建立妇女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生态保护等知识,更新留守妇女的自我保健观念。2.组织开办各种培训班、健康讲座,讲授一般心理保健常识,如女性青春期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女性的自我保护等,通过宣传教育使留守妇女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使她们学会基本的心理自救方法。3.各级医疗部门要将保健服务的着眼点放在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上,深入基层开展上门送医、送保健等服务活动,为留守妇女提供健康、周到、贴心的保健服务。 ②、建立多元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整体素质。1.争取各级政府对妇女教育培训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充分利用社会和民间教育机构的力量,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知识培训,包括自我保健知识的培训。2.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她们参与农业生产的能力,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③、鼓励她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1.经常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她们的文化生活,扩大她们的社交圈,使她们在群体活动中,互助互信,当内心有了烦恼和痛苦时,可以找到朋友倾诉。2.教育她们面对现实,学会自我调适,理性的面对是非成败,既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也不该对生活寄予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④、建立健全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建立弱势群体医疗救助金,让所有的留守妇女都能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真正成为身心健康新女性。

作品图片

  • 浅谈留守妇女真实生活现状及相关的应对措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调查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的基本情况;生活情况;家庭现状情况;子女情况;在家劳动情况及自己一些心中愿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而进一步能够更清楚的了解留守妇女的各种情况,进而能够帮助她们。在此基础上,找出承担农村妇女的共性问题,提出客观、合理、可行性高的应对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男劳力大规模外移到城市寻求治富之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还难以实现举家外迁,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面对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家庭的窘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我们积极探索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留守妇女”互助合作组织的产生,是我国部分地区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我们除了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其良性发展外,更重要的是探究这一“源生态”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留守妇女”互助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作品摘要

“留守村妇”,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话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妻子们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被称为”留守妇女”。众所周知,农民收入不提高,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但仅有收入提高,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以人为本”、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等层面看,“386199部队”,特别是“留守村妇”,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 “留守妇女”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留守妇女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该作品通过深入调研,对农村留守妇女真实生活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对于妇女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的和谐以及农民工家庭和谐等等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3.

调查方式

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利用访谈法获得部分留守妇女的现状信息。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会性别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一方面她们不满足于对一些现象的描述,而是注重深入探究特定现象的意义,并力图去打破一些习以为常的概念和假定。另一方面她们将妇女和社会性别关系置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中来考察,以探究社会历史变迁与妇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将这些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妇女经历和自我认识同官方的出版物对比,指出国家的妇女解放辞藻常常不反映妇女的切身经历,两者之间有很大距离。但是国外研究没有深入探究国家的话语对各种妇女主体形成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研究理论和方法值得国内在妇女研究中吸收和借鉴。同国内的妇女研究相比,国外的中国妇女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性别是核心分析范畴。近年来的研究表现出对此范畴日益复杂的运用和不断丰富的理解。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的创立同女权主义在学术界的目标紧密相连,即对男性中心文化提出批判质疑,改造人类知识,从而转变男男女女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最终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正是在这个大目标下,才产生了不甘于接受古今权威设定的结论、勇于开拓创新的丰硕成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