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瀛洲的困惑与突围——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市小洲村村落社会变迁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作为历史村落,在城市化的浪潮下,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其在文化创意产业、保育旅游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迅速和具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阻碍了村民幸福感的获得。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参考,同时为实践十二五规划中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立科学的改造模式奠定基础,为城市化的高质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 详细介绍:
- 小洲村,是一个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有着近七百年历史的村落,古称瀛洲。与广州市中心区域内的大多数城中村相比,小洲村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结合了自身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优势,形成对广州城市社区功能的一种补充。基于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聚拢发展得来的原创艺术,近年来也催生了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便利的交通条件、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和以及天然氧吧等特点,也推动了小洲村保育旅游...(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意味着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化的质量,而不仅仅追求城市化的速度。本项目试图通过对历史村落小洲村在城市化背景下十年的变迁历程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我们对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认识,进而阐明历史村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起到的积极作用,为城市化的高质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项目选取了因高速城市化,急速转变为广州市城区内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小洲村作为调研地,综合运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采取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对所收集资料数据进行资料分析,同时采用人类学“主位研究”的视角,用村内居民的眼光来看10年间小洲村的变迁,了解村内居民对10年来小洲村变迁的切身感受,对政策方针的认可程度,对村庄未来发展的设想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历史村落广州市小洲村在城市化背景下十年的变迁历程进行研究,对在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兼顾历史村落的发展和村民的两者利益给予启示,同时为历史村落现有改造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丰富和完善我们对过去十年中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的认识,进而阐明历史村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起到的积极作用,为建设和谐广东、幸福广东提供参考,为建立科学的改造模式奠定基础。
作品摘要
- 本研究采用人类学中主位研究的视角,通过综合运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站在小洲村村民的立场上对收集得来的人口结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传统人文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村内居民对小洲村变迁的切身感受,对政策方针的认可程度,对村庄未来发展的设想等,清晰地描述和记录小洲村从2000年到2010年间的村落社会变迁历程,并对广州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埃弗里特•M.罗吉斯(Everett M. Rogers). 乡村社会变迁.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2.范涛(Fan, Tao). 孤独的海岛与大海的呼唤——台山大襟岛南湾村的变迁.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3.费孝通(Fei, Xiaotong). 江村经济.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4....(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学者对中国农村社区作过许多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可供比较的民族志资料,也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作出了贡献。最早期有葛学溥对凤凰村的研究,其所著的《华南的乡村生活》对凤凰村的家族、教育、人口、经济等有详细的描述,书中提出的“家族主义”等概念被后来的研究者加以运用并推广。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则运用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以整体观对经济、仪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是小社区透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