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稳定血液供求间的平衡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我国存在的献血模式的演变和无偿献血的确立入手,再以时间轴推导到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状,并结合我国血液供求的相关数据,反应出血液间供求不平衡现象的现状的严重。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以及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将其原因作归因分析后,提出相关建议,部分建议为参照了国内外相关数据资料后提出的开拓性建议。
详细介绍:
稳定血液供求间的平衡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了血液供给不足,这将严重影响到输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项目选择首先从我国存在的献血模式的演变和无偿献血的确立入手,再以时间轴推导到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状,并结合我国血液供求的相关数据,以及调查研究后所得资料,反应出血液间供求不平衡现象的现状的严重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以及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将其原因作归因分析,从季节性、献血人群、报销程序、民众信任度、用血规范度、献血限定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血液供求不平衡的现象的原因,既分析了某些表浅的原因,同时又深入分析出隐藏在这些表象下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指导、采血灵活、志愿献血者队伍稳定、群体多元化、报销程序简化、宣传及透明度增强、规范制度和机制、实行规范化用血模式、放宽献血限制、建立血库联网系统等相应的十条对策,既有常规性对策,也有开拓性对策和建议,在写作中充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最后通过国外可借鉴经验进行汇总。本文旨在为缓解当前较为严重的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为健全和完善我国血液供求机制和体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旨在为缓解当前将为严重的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为建立健全我国血液供求机制和体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基本思路:本项目选择首先从我国存在的献血模式的演变和无偿献血的确立入手,再以时间轴推导到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状,并结合相关数据和资料反应出血液间供求不平衡现象的现状的严重度,通过将其原因作归因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将国外可借鉴经验进行汇总,最后对本文做出总结。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在选题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探讨性;同时在查阅了中内外相关研究,国内针对该方面较为深入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既搜索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同时在撰写过程中又走访了血液中心和医院,得到许多有用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相关实际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在撰写过程中,对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稳定血液供求间的平衡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难题,但是在我国,肯定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本文对于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和对策分析是在基于符合我国国情和特点下的研究,同时对于相关原因和对策提出也是为我国当前现状提供建议和帮助。不论是常规性对策,也有开拓性对策和建议,都是有一定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作品摘要

本文首先从我国存在的献血模式的演变和无偿献血的确立入手,再以时间轴推导到我国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状,并结合我国血液供求的相关数据,反应出血液间供求不平衡现象的现状的严重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以及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将其原因作归因分析,从季节性、献血人群、报销程序、民众信任度、用血规范度、献血限定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血液供求不平衡的现象的原因,既分析了某些表浅的原因,同时又深入分析出隐藏在这些表象下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指导、采血灵活、志愿献血者队伍稳定、群体多元化、报销程序简化、宣传及透明度增强、规范制度和机制、实行规范化用血模式、放宽献血限制、建立血库联网系统等相应的十条对策,既有常规性对策,也有开拓性对策和建议。最后通过国外可借鉴经验进行汇总。本文旨在为缓解当前较为严重的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为健全和完善我国血液供求机制和体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文所研究的结论将会提供给四川省卫生厅作为参考。 《中国健康月刊》拟投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拟投待审核。

参考文献

[1]R. M. Titimuss,The Gift Relationship:From Human Blood to Social Policy[M],New York: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1970. [2]莫冰.血液最佳库存量分析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J].2007,(2):158. [3]王全立,罗为东,穆士杰,等.临床输血与免疫[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4]宫伟等.北京市街头无偿献血情况统计分析.中国输血杂志[J],2002, (4):268 . [5]安晓东.日照市无偿献血者招募管理策略的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13. [6]李妍.中国经济周刊特别报道[J].2010-10:33-34. [7]胡 文.几种西方社会学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借鉴意义.金卡工程•经济与法[J].2010,(12):403. [8]高嘉亦.中国血库告急 信任引发危机.中国慈善家[J].2011-04-25. [9]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献血员的健康标准与检查(输血工作讲义).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 1961:30-33页. [10]庄文,苏玲玲,陈镇奇,等.献血400 ml后献血者血液学指标观察.中国输血杂志[J].2007,(20):287-289.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文件 集体组织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稳定血液供求间的平衡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了血液供给不足,则将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血荒”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到输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当前,我国出现的血液间供求不平衡现象有着显著的中国特点,这是基于我国国情与国外有所不同。 近年来,既有许多医学类期刊刊载了关于血液供求不平衡现象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同时一些经济期刊和社会性杂志和报纸也开始对这方面进行了关注和刊文,也说明了血液供求间不平衡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现象,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高校中,也有相关论文进行研究,而血液中心人员和医务人员对该研究的参与和研究结果的形成则是在很大程度上为血液间供求不平衡现象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和量化性依据。 通过研究发现,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主要有呈现季节性、献血人群结构不合理、报销程序繁琐、民众信任度不高、用血过程不太规范、献血限定太低几大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在当前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也被认为是造成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比较主要的几个因素。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继而导致了血液供求间不平衡。本文对这些因素分析时尽量摆脱只说理论,没有数据的研究,而是在阐述时还穿插了一些数据支持和典型城市举例。 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指导、采血灵活、志愿献血者队伍稳定、群体多元化、报销程序简化、宣传及透明度增强、规范制度和机制、实行规范化用血模式、放宽献血限制、建立血库联网系统等相应的十条对策。部分建议在现有研究中也有所涉及,在现有研究所涉及的常规性建议,本文尽量进行深入和延伸;也有部分开拓性建议,如:对我国献血人群的年龄规定(18-55岁),对于我国献血量的规定(200-400ml)以及献血间隔时间的规定(6个月)三个方面的限定修改建议,对于开拓性较强的建议应尽量科学和合理,所以本文是在参阅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并对建议提出的依据进行了说明。 虽然当前血液供求间不平衡现象还比较突出,但公众需要根据我国国情理性思考该现象的产生和解决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为为健全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血液供求制度和机制提供参考,更为重要的是真诚希望该研究对于救死扶伤和减轻更多患者痛苦能有所帮助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