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如何使用好网络,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详细介绍: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作品图片

  •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如何使用好网络,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基本思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现实社会为依托,对现实中已经产生影响的网络舆情结合进行科学的讨论和分析,参照一定专家文献,在已有的事实依据上进行了深层探究。 先进性:当今社会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系统归纳和深层分析还没有较为全面的探讨,作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实际分析进行了深层探讨、分析与策略提出。 独特性: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和思想言论的发布平台,疏通、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平安校园”的建设需要高校校园网络的稳定发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已成为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实指导意义: 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应成为高校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和思想言论的发布平台,疏通、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将营造高校 “软环境”,提升高校“软实力”。

作品摘要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如何使用好网络,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冼季夏,顾慕娴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机制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43~45. [2] 郭志新,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校园网络舆论及引导[J],教育研究,2006,3:13~15. [3] 代群,郭奔胜,季明,黄豁, 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J],瞭望,2009,6: 23~26. [4] 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4):15~17. [5] 苏楠,邱文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6,(2):16~18. [6] 陶建杰.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J].党政论坛,2007,(9):26~27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亲临实践 4、人员介绍 5、图片 6、书包刊物 7、统计报表 8、文件 9、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的关于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的资料比较丰富。例如冼季夏,顾慕娴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机制。郭志新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校园网络舆论及引导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苏楠,邱文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探究,类似的文章上面都有关于此课题的研究与探讨。思路尚不十分成熟,需要进一步以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真正的完善的制度与措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