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结合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高铁的时代背景,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对高铁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分析京沪高铁对槐荫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总结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表现和原因,以英克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探讨实现高铁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适应的必要性;从理论出发,就实现高铁背景下人的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从纵向(时间)和横向(主体)两方面,构建富有推广意义的科学适应“坐标轴”体系。
详细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规划,2020年前,我国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在高速铁路大力发展的同时,高速铁路沿线居民的思维意识和客观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二者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由于高铁的建设,建设地环境开始向具备开放、自主、竞争特点的现代化方向大幅迈进;另一方面,当地百姓思维意识仍旧处于封闭、依赖、保守的状态。因而,两者之间的矛盾重重,难以协调。 文章结合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的时代背景,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在多方咨询相关人士、多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居民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对槐荫区当地客观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了当地居民思维意识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并对其进行了原因探究,并以亚历克斯•英克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分析了实现高铁建设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的必要性;再次,从社会学的观点出发,为实现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槐荫区居民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从纵向(时间)和横向(主体)两个方面,对搭建富有创新性和特色性的科学适应“坐标轴”体系做出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为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和高铁背景下居民思维意识的现代化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品图片

  • 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
  • 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
  • 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
  • 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
  • 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结合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高铁的时代背景,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对高铁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分析京沪高铁对槐荫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总结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表现和原因,以英克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探讨实现高铁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适应的必要性;从理论出发,就实现高铁背景下人的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从纵向(时间)和横向(主体)两方面,构建富有推广意义的科学适应“坐标轴”体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研究对象的多元性。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及不同性别的群体展开调研; 2、依托理论的科学性。以专业社会调查方法调研,依据英克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分析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人的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的必要性,并科学设计和提出科学适应“坐标轴”体系; 3、分析问题的全面性。以高速铁路作为研究背景,将“思维意识”作为主研究因素,分析其现状,提出实现当地居民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的方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高铁建设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之间适应性的研究,既可以在理论上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又可在实践中促进今后高铁建设中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给决策者以支持。 首先从实证角度出发分析了高铁建设背景下环境产生的变化、当地居民的思维意识与之不适应的表现及原因;其次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实现高铁建设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的必要性,证明了实现这种适应的意义。

作品摘要

在我国高铁大力发展的同时,高铁沿线居民的思维意识和客观环境会受到深刻影响,二者之间的适应性会发生显著变化。文章首先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对槐荫区当地客观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了当地居民思维意识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并进行原因探究,以亚历克斯•英克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分析实现高铁建设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的必要性;再次,为实现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槐荫区居民的思维意识与环境相适应,提出并详细论述如何构建科学适应“坐标轴”体系。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高铁建设过程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为构建高铁背景下居民思维意识与环境的适应体系助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京沪高铁对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获得“2010年大学生调研山东”优秀报告三等奖(省级) 2、《关于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报告——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获得山东大学 “寒假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 3、山东大学2010年“五四”学术论文比赛《浅析京沪高铁对济南槐荫区人们生活的影响》三等奖 4、“高速铁路进泉城•京沪高铁系万家”赴济南市槐荫区高速铁路调研团获得山东大学2010年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5、《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适应性探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为例》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山东大学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5(3):32-33. [2]Kingsley E Haynes. Labor Markets and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s: the Case of High_speed Trains[ J] . T 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1997, 31(1): 57-76. [3]Gines de Rus, Vicente Inglada. Cost_benefit Analysis of the High_speed Train in Spain[ J] .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1997, 31(2): 175- 188. [4]张弘,游聚祥,潘君牧,谢恭寿,甘耀甡.我国发展高速铁路途径的探讨 [J].铁道运输与经济, 1980(1):59-64. [5]杨维凤.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6):38-43. [6]姚如青.区域经济进入“高铁时代”[J].浙江经济,2010(5):50-51. [7]唐烈琼.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人格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实现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9):66-68. [8]张春燕.试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格的现代化[J].理论观察,2005(6):27-29. [9]佟新.“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J].学海,2005(4):38. [10]郭成龙.传统人情化思维与现代法治建设[J].法律文化研究,2009(05). [1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调查方式

问卷+个案访谈+文献研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高速铁路首先出现在国外,最早出现于1964年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随后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陆续建设了各自的高速铁路。因而国外研究相对于国内研究来说起步较早,但除了对于高速铁路本身技术条件的探索之外,大多也仅仅局限于对高速铁路的经济影响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方面的分析。例如,Kingsley E. Haynes指出高速铁路的存在使得区域联系和区域工业综合体的空间相互作用方式发生变化,主要分析了其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而在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方面,Gines de Rus 等人指出高速铁路是客运交通中的一个技术突破, 它在中距离交通模式构成中与公路和航空竞争, 从而增加了铁路的份额。 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较晚,对于高速铁路建设引发影响的探究起步也较晚,在数量和水平方面也有所欠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发展高速铁路途径的探讨》(张弘,游聚祥, 潘君牧,谢恭寿,甘耀甡,1980)是我国最早研究高速铁路的学术文章。此外,由于我国高速铁路近几年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关于高速铁路的研究在近几年才慢慢开始增多,但是,诸如杨维凤(2010)就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结构的影响进行的分析以及姚如青(2010)对于高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和如何积极应对“高铁时代”的研究等,大多都局限于高速铁路在我国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技术论证以及对于社会坏境、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缺乏对于高速铁路带给人的影响的深层次研究。 另一方面,在对“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虽然近几年里许多学者结合当前事实热点对诸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人格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实现策略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唐烈琼,2007),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格的现代化进行了分析(张春燕,2005),但是还鲜有学者和著述以社会学的视角研究高速铁路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之间适应性的关系,成为学术的空白点。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完全的创新性,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对于实现高铁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环境之间的同步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为今后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提供例证参考。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