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对新疆伊犁州中小学民汉合校促进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使加强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发展,我们以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典型学校,发放问卷,结合实地教育局的调查采访,得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民汉合校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族青少年共同发展,共同变强的一种办学形式。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民汉合校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详细介绍:
新疆是多民族“大杂居”和少数民族“大聚居”共存的地区,民族团结是新疆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心理契合、文化融合和根本利益一致是民族团结和新疆发展的根本。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们的心理契合、文化融合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而最好的载体是学校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对于新疆来说,各族青少年都是新疆的未来,各族青少年都强则新疆强,而各族青少年之间实现心理契合、文化相互融合,才能是可靠的、有价值的少年强。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民汉合校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族青少年共同发展,共同变强的一种办学形式。它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空间,发挥了各民族了解和交流的桥梁作用,为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睦相处以及相互学习借鉴做出了贡献,是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根本途径。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这就形成了各族人民从青少年到成年,从成长到参加建设的整个人生历程和整个社会团结、和谐发展和幸福。但是民汉合校也有其双刃性,多民族的共同生活难免会因为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的差异产生摩擦。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多开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大人本的管理力度,让民汉合校发挥超越性的办学效益。

作品图片

  • 对新疆伊犁州中小学民汉合校促进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 对新疆伊犁州中小学民汉合校促进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 对新疆伊犁州中小学民汉合校促进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 对新疆伊犁州中小学民汉合校促进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多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新疆自治区在全疆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模式。此政策实施后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需不断完善。我们新疆籍学生组队,在暑期实践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典型学校,努力为民汉合校做出贡献。 我们先针对新疆自治区的特殊教育环境收集资料,以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典型学校,发放问卷,结合实地调查采访,最后整合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我们深入伊犁州代表性的学校,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先进性:民汉合校是当前新疆教育的历史性改革,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更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是大势所趋。 独特性:1、调查环境为新疆多民族聚居地区本身具有其独特性;2、民汉合校教育方式在全国具有独特性;3、报告真实反映了民汉合校的现实情况,国内此类研究尚不多见;4、团队成员有新疆籍学生,有切身实际的感受。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民汉合校是新疆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乃至提升新疆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基础。民汉合校在它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定会面临许多挑战,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其不完善之处,从广大学生的角度,发现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不断完善民汉合校在新疆的发展,使其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的长远发展。

作品摘要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心理学角度讲,实行民汉合校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在多元化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信仰的文化环境中去接受教育,有利于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学习、借鉴和认同感,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民汉合校作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空间,发挥了各民族了解和交流的桥梁作用,为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睦相处以及相互学习借鉴做出了贡献,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是民汉合校也有其双刃性,多民族的共同生活难免会因为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的差异产生摩擦。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是基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拓展,荣获大连大学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

参考文献

金鑫合《借民汉合校之势绽民族团结之花》, 李晓霞《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姜英敏《民汉合校当论》 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木哈白提•哈斯木等著《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实验研究》 李双龙《以“德”治教一法制基础上西部民汉合校管理之探索》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系统论述民汉合校的著作现在还没有人涉足,仅有的一些论文或期刊也只是从国家政策或具体的实践经验方面对民汉合校进行了介绍,喀什师范学院的李双龙在他的《以“德”治教一法制基础上西部民汉合校管理之探索》中指出。 现代教育的发展客观的要求高校将“德教”的理念寓于学校管理中,而且在民汉合校中实施以“德”治教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从而以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引导人,将道德理念赋予到学校的管理中去。一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民汉合校纪实的文章:金鑫合的《借民汉合校之势绽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且末县民汉合校历史分析,肯定了民汉合校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的贡献。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李晓霞,在新疆大学学报发表了《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文章中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过程,认为在民汉杂居地区,建立单一的民族学校有明显的弊病,如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脱离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关系等。而且她指出,在新疆民汉合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师范大学的姜英敏博士,在《民汉合校当论》中提到新疆发展民汉合校的合理性在于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但她同时也指出民汉合校的大力提倡会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姜英敏博士建议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适合少数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制度、政策,在民汉合校过程中确保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木哈白提•哈斯木等著的关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实验研究》中调查了维吾尔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背景与现状。从维吾尔族的人口分布、基础教育条件、师资队伍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论证了以民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教学类型之所以成为目前新疆各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主要模式的客观原因,为我们研究民汉合校中的双语问题提供了具体模型。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