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珠三角区域环境—经济耦合性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小类:
社会
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城市。快速的工业化和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给生态环境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本文在对南海区“十一五”及以前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全面回顾和评估,重点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分析了南海区环境—经济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海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对南海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措施等。
详细介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和重要研究课题,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但伴随着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由佛山市南海区环保局的委托,我们有幸参加唐兆民博士负责的《南海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收集了南海区的2005~2009年人口、经济、环境(大气、地表水)等数据,查阅了国内外关于经济-环境耦合关系的文献。通过分析南海区过去经济变化、环境演变,研究南海区的经济-环境耦合关系,并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反思其发展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等。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附图1、2),紧连广州,毗邻香港、澳门。南海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城市,是“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区域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区”。2006年就跃上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五强之列。“广佛同城,南海先行”,做好了“排头兵”。 本文将对南海区“十一五”及以前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全面回顾和评估,重点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基于南海区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国际、国内环保科研和实践工作的动态,对“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进行前期研究,对于推进广东省“双提升”发展战略、“广佛同城化”发展目标、支撑南海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进一步地探究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进行清洁生产,实现人与环境的全面和谐。

作品图片

  • 珠三角区域环境—经济耦合性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对南海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进行前期研究,进一步探究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实现人与环境的全面和谐。 基本思路:通过整理南海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数据,分析南海区的环境—经济模型特征并作出评价,反思其在经济发展时,生态环境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为了珠三角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作品通过分析珠三角区域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多层面的思考分析,以南海区为代表,建立环境与经济耦合关系的PSR框架模型,查找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生态文明”、“清洁生产”的理念,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客观定位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多学科交叉的分析,研究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对策,对“十二五”的前期阶段规划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并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对推进广东省“双提升”发展战略、“广佛同城化”发展目标、支撑南海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从源头和生产过程防止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 2、对促进珠三角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现实意义。为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提供实例,对丰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具有一定意义,同时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城市。2006年就跃上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五强之列。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给生态环境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本文在对南海区“十一五”及以前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全面回顾和评估,重点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分析了南海区环境—经济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海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对南海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措施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还未公开发表登载。

参考文献

有关参考目录如下: 1.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06.5:1-136. 2.庄大昌,董明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0(1):52-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M].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9. 5.于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回顾与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6.(8), 4-12. 6.包群,彭水军,阳小晓. 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 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3-13. 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之十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M].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9. 9.邹欣庆,刘青松. 城市生态建设中主要问题的确定及战略规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11(1), 101-103.

调查方式

人员介绍、会议、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经网上期刊文章查询,国内外关于区域环境—经济耦合性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期刊文章比较多,但其大部分是在“十一五”规划以前的,而且研究范围相对来说都比较广泛。 该作品选取中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中的南海区为例,分析就“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珠三角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当地级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具有现实性、独特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