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空巢中的电视——重庆药材村空巢家庭电视收视状况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深化,广大农村出现大量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关注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民族志的调查方法,将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相结合,通过对重庆市南川区三泉居委会药材村空巢老人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探究电视对西南农村空巢老人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空巢老人的电视收视选择以及他们对当前的电视节目的需求与建议。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深化,广大农村出现大量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关注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南川区三泉居委会药材村空巢老人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探究电视对西南农村空巢老人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空巢老人的电视收视选择以及他们对当前的电视节目的需求与建议。 本调查主要采用民族志的调查方法,将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相结合,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聊天、交朋友等多种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使研究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这次调查我们走访了药材村的大部分家庭,共采访171人,其中50岁以上老人82人(男性45人,女性37人)。在调查中除拍摄大量相关图片之外,对每个采访对象都进行了录音,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还进行了录像,共整理采访资料20余万字。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西南农村空巢老人而言,电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空巢老人与外部世界联系、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对其思想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但同时电视又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他们大多对电视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看电视并不是他们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最佳途径。 对于各类电视节目,老人们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收视选择,依次是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法制节目、影视剧、电视文艺节目,而对于本地电视台的广告节目尤其是药物广告则极为反感。 在空巢老人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与期待之中,我们也深感电视节目应该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反映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与愿望;基层电视台应该加强区域内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农民关心的政策、事件的报道。

作品图片

  • 空巢中的电视——重庆药材村空巢家庭电视收视状况调查
  • 空巢中的电视——重庆药材村空巢家庭电视收视状况调查
  • 空巢中的电视——重庆药材村空巢家庭电视收视状况调查
  • 空巢中的电视——重庆药材村空巢家庭电视收视状况调查
  • 空巢中的电视——重庆药材村空巢家庭电视收视状况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调查通过对重庆药材村空巢老人电视收视状况的深入考查,旨在探究电视对农村空巢老人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空巢老人的电视收视选择以及他们对当前的电视节目的需求与建议,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作品采取“以小见大”的基本思路,以一个有代表性的村庄为调查范围,透过一个村庄折射出西南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辨析,又以第一手的实证资料为支撑,从而使结论客观、扎实。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调查采用民族志的观察与访谈方法,深入村民家中,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来考察西南农村空巢家庭的电视收视状况,从而探究电视对西南农村空巢老人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空巢老人的电视收视选择以及他们对当前的电视节目的需求与建议。采访过程中,我们共拍摄照片156张,采访录音94小时,录像9小时,最终形成采访笔记共达22万多字,从而使作品建立在扎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之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农村空巢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特的群体,长期以来处于弱势的地位,关注农村空巢老人,调查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电视对于西部农村的服务层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作品对于电视在西南农村收视状况的调查,为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提供了参考,为今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策略转型提供了依据,使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能够更好地为农村空巢家庭这一特殊群体服务。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深化,农村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关注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药材村空巢老人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探究电视对农村空巢老人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空巢老人的电视收视选择以及他们对当前的电视节目的需求与建议。 本调查主要采用民族志的调查方法,将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相结合,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多种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使研究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调查发现,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电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空巢老人与外部世界联系、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对其思想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但同时电视又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他们大多对电视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看电视并不是他们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最佳途径。对于各类电视节目,老人们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收视选择。 在空巢老人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与期待之中,我们也深感电视节目应该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反映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与愿望;基层电视台应该加强区域内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农民关心的政策、事件的报道。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1月,作品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西安)上宣读,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该会议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西北大学联合举办。

参考文献

《大众传媒与农村》方晓红著 中华书局 《电视与彝民生活》李春霞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 柯克•约翰逊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电视与日常生活》罗杰•希尔福斯通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 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实用社会调查方法》李莉、黄振辉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消费文化》英 弗兰克•莫特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调查方式

民族志的调查方法。将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相结合,通过深入到村民家中,以聊天、交朋友、观察等多种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采访中,共拍摄照片156张,采访录音94小时,录像9小时,形成采访笔记共达22万多字。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是中国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一特定语境下出现的特殊现象,与我国国情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空巢家庭与电视关系的研究,国外相对薄弱,国内虽有研究,但多属相关研究,缺乏专题研究。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在欧美国家,电视与日常生活的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英国学者罗杰•西尔福斯通的《电视与日常生活》着重探寻电视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它带给日常生活的意义,不把电视看成孤立的媒介技术,而是将其嵌入到技术与媒介正在汇合的文化之中、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多重话语之中来看待,认为电视是一种心理形式、社会形式与文化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形式和政治形式。美国柯克•约翰逊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着重考察印度乡村生活的社会语境及电视在不断变迁的印度乡村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了电视对东方社会发展的影响。阿伯克龙比的《电视与社会》则从电视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观众三者的角度展示了电视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电视文本的结构以及这一文本的制作和消费方式。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则从多个角度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在这些著作之中,都或多或少地对电视与老人、电视与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总体而言,西方的相关研究起步早,研究也较深入、全面,但由于与我国存在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而这些研究于我们只能起到方法论的借鉴意义,而不能照搬照抄。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农村生活与电视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电视学者、大众传播学者关注的对象,如李春霞的《电视与彝民生活》、郭建斌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和姚玉芹的《鄂温克人与电视》,都立足于电视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变迁,在宏观的角度上对于少数民族的收视状况和收视心理进行分析,但是他们的考察均侧重于电视刚进入乡村生活时人们接受电视的态度以及电视对少数民族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此外,方晓红博士在《大众传媒与农村》一书中就苏南乡村的媒介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但是其研究对象侧重于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进程较早的东部地区,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上研究虽然对于电视与老人都有涉及,但均不够深入。 当今,电视已经在农村普及,成为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渠道,关注空巢家庭中老人与电视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构都有积极的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