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当代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发凸现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将为大家总结出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方式和观念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发展规律和相关建议。
详细介绍: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虽然有毕业生数量多、竞争激烈、专业不对口、招聘单位要求高等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乃是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所致。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正在日益发生变化,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大学生就业正发生着全方位的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清楚的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对部分在即将进入社会的本科院校大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方式和观念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在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就业方式和观念变化问题较全面的展现出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方式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探究这些变化,分析大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了这一调查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接下来从六个方面具体阐述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的变化,再针对这种变化提出思考和建议,最后得出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变化的结论和本次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从现实情况出发,全面、深入、准确地探究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的转换及其原因。 把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具体分为六种: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的转变、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大学生就业就开始成为难题。十多年过去了,难题没有缓解,反而越积越重。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了很多新特点,本文就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和方式的具体变化,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一定实际意义。

作品摘要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虽有所好转,但依然严峻。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矛盾,鼓励支持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的转变,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特开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调查活动。并就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做深入剖析。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王伯庆.决战大学生就业.2009.1 [2].徐平福.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南.2010.1 [3].黄群赞 李飞.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P88—P100 [4].朱绵庆 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3

调查方式

实地及网络问卷调查,相关文献、书籍及资料查询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现有的相关文献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 1.全国范围的调查报告 主要有《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独家撰写。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将于2009年6月10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分析、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主要结论有: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已经使就业市场明显萎缩;人才流入方面,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净流入率高;制造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无论何种类型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均主要集中在300人以下和3001人以上等。 2.地方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 地域特征比较明显,主要从就业形势、就业意愿、就业渠道、自主创业和就业结果等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