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在网络舞台上轻舞飞扬-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晓析网络语言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将呈现出更加纷呈的面貌。新的词语、表达形式会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应运而生。互联网的日益推广与普及,必将带来网络语言的繁荣兴旺,其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因此,网络语言研究大有可为其于促进网络社会的发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详细介绍: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的应用像互联网那样发展迅速,它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而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特定语言——网络语言,也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并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社会学家们也敏锐地意识到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更有专家大胆预测一门新兴的学科,即“网络语言学”(“Web Linguistics”)将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也有人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表示忧虑。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并从语言变化的角度阐述网络对于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为文献研究方法为主,即以查阅国内外相关网络语言方面文献书刊为主。以调查研究方法为辅(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通过大量文献探讨及书刊研究,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找出网络语言对于青少年社会化影响因素。以年轻网络社会群体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分析总结,完成调查内容。得出网络语言产生根殖于网络,发展于网络媒介,并进而对加强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进行相应对策分析。达到网络环境中网络语言和谐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以社会学宏观的理论视角为主导,结合社会语言学具体的语言演变历程,试从社会学,语言学结合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并从语言变化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对于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所产生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互联网迅猛发展,它引发的不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更多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而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特定语言——网络语言,也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并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现实社会中对于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青少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的应用像互联网那样发展迅速,它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而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特定语言——网络语言,也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并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社会学家们也敏锐地意识到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更有专家大胆预测一门新兴的学科,即“网络语言学”(“Web Linguistics”)将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也有人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表示忧虑。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并从语言变化的角度阐述网络对于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文曾在2010年10月,在省级期刊《社会研究》杂志发表过。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C].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3】董启明, 刘玉梅.万维网健谈英语的文体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33( 1) . 【4】刘华芹. 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基于文本社会互动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5】陈 原. 社会语言学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6】Halliday, M.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M]. . London: Arnold,1978. 【7】Hudson, . Sociolinguistic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Wardhaugh, R.A.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调查方式

本文为文献研究方法为主,即以查阅国内外相关网络语言方面文献书刊为主。以调查研究方法为辅(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通过大量文献探讨及书刊研究,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找出网络语言对于青少年社会化影响因素。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网络诞生伊始,语言学家们就开始对网络语言展开研究。美国着名学者,同时也是这一研究的先驱StarrRoxanneHiltz和Murry Turoff的合着《The NetworkNationa》于1978年出版后又于1993年再版,足见其深远的影响力。英国剑桥大百科全书的编者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一书中曾给出了网络的定义,并深入研究了虚拟网络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随着网络语言使用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如SusanHerring, Rod-ney Jones等也专门研究并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性。着名学者TerrelNeuage也对网络聊天室中会话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在学术论文中,他采用语篇分析作为理论框架来指导他的网络语言研究。 国内网络语言研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于根元教授,他着有《网络语言概说》一书。在这部书中,于教授对中国网络语言的概念,种类,总体概况及语言特征作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将网络语言同传统的媒体语言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作了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人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和怎样规范中国网络语言。另外一位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海燕副教授,她在其着作《网络语言》中从语言准备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也有人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表示忧虑.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实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