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陇东民间谚语里的农耕文化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论证了陇东民间谚语里所体现的农耕文化:气象谚语里所表现的“人惧天、人顺天、人用天、指望天、天人和”为核心的气象农耕文化;地利谚语里所表现的“人顺地、人用地、人改地、指望地、地人和”为核心的水土农耕文化;农事谚语里所表现的“人精耕、人勤务、人善保、指望收、五谷丰”为核心的耕作农耕文化;事理类谚语里所表现的“人用天、人顺人、人爱人、人敬人、人人和”为核心的事理农耕文化。
详细介绍:
陇东人民对天气的观察所总结的气象谚语、世代与土地打交道所总结的地利谚语、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所摸索的农事谚语、与天地和谐相处的事理谚语里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农耕文化。调查、开发、挖掘、研究、探索这些起源于农人之口、用于农业之事、广泛流传与陇东大地的民间谚语里的农耕文化,对陇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具有实际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气象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以祈雨愿望、摸索气象规律、防害防灾等“人惧天、人顺天、人用天、指望天、天人和”为核心的气象农耕文化。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里所表现的祈雨防灾,安排农事的气象文化:农民们虽不是气象专家,但他们常年伺候庄稼,对“老天爷”的脾气还是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看风识天气”谚语里所表现的防风祈雨,安排农事的气象文化:常言道“东南西北风,天气在我胸”,久经风雨的陇东人,对于刮风下雨独有见解。“看天识天气”谚语里所表现的祈雨防灾,安排农事的气象文化。“看物象识天气”谚语里所表现的防风祈雨、期盼丰收的气象文化。“时令预天气”谚语里所表现的安排农事,祈求丰收的气候文化:以农业为主的陇东劳动群众,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久而久之,把握了季节与气候间的联系,根据季节时令指导农业生产。 二、地利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以选择耕地、改造土壤肥力、利用土地、兴修水利等“人顺地、人用地、人改地、指望地、地人和”为核心的水土农耕文化。 关于写“水”的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农人盼雨情结和用水经验;关于写“土”的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农人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守土如金的传统心理情结,爱土保土、用土培土的农耕经验;关于写“肥”的谚语里所表现的的施肥经验、提升土壤肥力和促进粮食生长的耕作经验及教训。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土地的肥力制约着农业的发展。陇东人很清楚: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改善土壤肥力,才能推动农业迈向现代化; 三、农事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尊重自然规律、防虫防灾、精耕细作的等“人精耕、人勤务、人善保、指望收、五谷丰”为核心的耕作农耕文化。 关于说“植”的谚语里所表现的播种经验、种植希望和栽种文化 ;关于说“收”的谚语里表现的收获经验和表达收获喜悦心情的文化。及时、保质保量的收割庄稼,才能达到丰收的最终目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关于写“保”的谚语里体现出的爱粮情结和“赖粮”文化; 四、事理类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注重个人德行、家庭美满幸福、邻里团结和睦等“人用天、人顺人、人爱人、人敬人、人人和”为核心的事理农耕文化。 关于“修身”的谚语里的陇东人勤劳好学、朴实敦厚的品质和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关于“齐家”的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民诚实善良、勤俭节约、忠贞孝顺、贤惠勇敢的良好品质和美好情操;关于“和人(与人和谐交往)”与“合邻(与邻居和睦相处)”的谚语里所表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农村文化。 陇东农耕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陇东农耕生产的历史特点,体现了深厚的陇东农耕文化和先进的陇东农耕文明。其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和农耕文化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撰写目的:民间谚语是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陇东民间谚语对保护、开发陇东地域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探究中国农耕文化之源,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基本思路:作品从陇东人民对天气的观察所总结出的气象谚语、世代与土地打交道所总结出的地利谚语、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所摸索出的农事谚语、与天地人和谐相处的事理谚语里开发挖掘、探索其中的农耕文化,研究其对当今农业生产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据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从农学、历史、气象、民俗、文学、美学、交际、人类、音乐等学科入手,运用田野调查、检索文献方法。先进性:归类科学,注重现实使用价值和对农业生产、农事生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审美思维的指导作用。独特之处:选题典型—陇东民间谚语,角度新颖—探究农耕文化,分类科学—气象、农事、事理、地利四类,分析全面—从表现手法到思想内容,研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指导农业的作用,方法独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研究陇东民间谚语对保护和开发陇东地域文化,提升地方品位,探究中国农耕文化之源,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作品对陇东民间谚语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农学、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和文学、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美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对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的研究,可运用于地方史志等文献的编撰

作品摘要

陇东民间谚语是陇东劳动人民观察自然、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后口头总结并广为流传的定型化艺术语句,它包含了许多农耕文化因素,高度反映了陇东民众的智慧,充分展示了陇东人民的想象力,是我们开掘、继承陇东农耕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是我们传播、弘扬陇东农耕文化的一面旗帜。本文拟把陇东民间谚语分为:陇东人民对天气的观察所总结出的气象谚语、世代与土地打交道所总结出的地利谚语、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所摸索出的农事谚语、与天地和谐相处的事理谚语。并对其进行分析论证:气象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以祈雨愿望、摸索气象规律、防害防灾等“人惧天、人顺天、人用天、指望天、天人和”为核心的气象农耕文化;地利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以选择耕地、改造土壤肥力、利用土地、兴修水利等“人顺地、人用地、人改地、指望地、地人和”为核心的水土农耕文化;农事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尊重自然规律、防虫防灾、精耕细作等“人精耕、人勤务、人善保、指望收、五谷丰”为核心的耕作农耕文化;事理类谚语里所表现的陇东人注重个人德行、家庭美满幸福、邻里团结和睦等“人用天、人顺人、人爱人、人敬人、人人和”为核心的事理农耕文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获得陇东学院中文系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获得陇东学院团委、教务处、科学技术处联合举办的陇东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C].1845-1846. [2]高尔基.材料和研究[C].卷一.1934. [3]朱霞.庆阳弘扬农耕文化促进农业文明综述[N].甘肃日报. 2009-9-15.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管,2006:1005. [5]姚自昌.北周祖农耕文化浅说[J].古今农业,2002,(4):65 [6]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组委会.谚语与农耕文化[DB/OL] [7]白如银.昌吉汉语方言谚语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07. [8]杜俊晓,王锡义.谚语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调查方式

1在宁县枣胜镇、庄浪石桥乡进行田间采访,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农家小院拜访当地老农,与之交谈并对大量流传于民间的谚语做了详细记录。 2翻阅有关农业、谚语、陇东地方史志等书籍,检索大量网页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有一部分研究民俗的专家和学者对陇东民谚的研究有些涉入,大多也只是对其总体面貌的一个概述或者从民间搜集起来只作了简单的分类,而未有就其中的某一类谚语做深入的研究分析,近一步挖掘其蕴涵的深层次含义和实用价值。此作品运用民俗学和农学知识,对陇东民谚里的表现农耕文化的谚语进行了条分缕析、深入挖掘,填补了陇东文化研究的空白,尝试了民谚研究的新方法,开拓了民间文化(特别是民谚)研究的新领域。 1.填补了陇东民间谚语研究的空白 目前,国际上还未曾有人涉足陇东民谚和陇东文化的研究,属于真空状态。 国内,曾经掀起几次研究民间文化的热潮。期间,不少专家、学者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在民谚领域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对民谚搜集和研究、保护和开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关注陇东文化,专注于陇东民谚研究的专家寥寥数几。 研究陇东文化的一些专家只集中在甘肃省内的一些高校和庆阳市内部刊行的一些地方史志资料。 2.尝试了民间文化研究的新方法 作品不但运用了文学、农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生物学、水利学、土壤学、民俗学等传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大胆地尝试着运用人类学、美学、社会学、音乐学方法研究民歌,在此类作品中属于首创。 3.开拓了民间文化(特别是民谚)研究的新领域 研究民间文化,应该综合多个学科,从多个角度出发,应用多种方法,来分析论证其中蕴含的我们意想不到的信息,来保护、继承、开发民间文化,促进人类发展。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