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公平感:农村娃就业路上的“晴雨表”?--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国家刚刚召开的两会中,“社会公平”与“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议题。当前社会公平感的研究多集中于组织公平感、分配公平与税收关系等领域,就业信心的研究散见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文献中,尚无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本研究正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并试图弥补相关领域的空白。
详细介绍:
“公平”作为社会稳定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两会中,两者再次引起代表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正是立足于实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696名农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系统考察了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的关系。结果表明:⑴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⑵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公平感中的权利公平和分配公平两个维度对就业信心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⑶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影响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本研究为国家建立健全社会公正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信心,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总体目标 关注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受,了解农村大学生就业信心现状,为农村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提供实证依据和针对性建议。 (2)研究内容 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就业信心现状及二者关系,社会公平感各维度对就业信心的预测作用及影响大学生评估现状的人口学因素。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是否相关,社会公平感的哪些维度对就业信心有预测作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研究角度新颖,透视两会热点,关注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中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研究开创性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并为相关理论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数据支持。 (2)研究过程采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研究结果以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的论文形式呈现。 (3)选取样本量大,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研究角度新颖,透视两会热点,关注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中社会公平感与就业信心的关系研究开创性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并为相关理论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数据支持。 (2)本研究立足于实践,以服务社会、为国谋策为出发点,联系实际,关注民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作品摘要

“公平”作为社会稳定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两会中,两者再次引起代表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正是立足于实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696名农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系统考察了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的关系。结果表明:⑴农村大学生社会公平感与其就业信心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⑵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公平感中的权利公平和分配公平两个维度对就业信心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⑶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影响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和就业信心。本研究为国家建立健全社会公正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信心,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孙玉雄,徐燕.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66-167.[2]吴辛愚,高宁波.西安AA学院毕业生就业信心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5(2):50-53. [3]车辉.尴尬的“出身歧视”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迈“三重门”[EB/OL]. [4]刘少红.2011年两会 网民最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 [EB/OL]. 11-03-02/11-03-16.[5]小咏. 温家宝:扩大就业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EB/OL]. 2011-03-05/2011-03-16 [6]张媛.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D]:[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9. [7]石红梅,刘建华.大学生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2):52-57.[8]佚名.谈谈广西农村-广西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EB/OL]. 杨萌,刘力,林崇德,张笑笑,赵显.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2010,26(4):66-69. [10]李晓静.求职信息渠道与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53-58. [11]孙立平.如果三个因素结合到一起[EB/OL].

调查方式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部分描述统计等方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中国对社会公平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墨子的社会公平思想试图通过分类的方式将不同的人性进行整合,使人们达成共识,服从统一的社会规范,进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国家稳定的目的。这种在权利方面各安其分的思想还出现在荀子的社会公平思想之中。此外,荀子的公平思想还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如他在《王制》中提出“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而孔子主张的不仅仅是分配方面的公平,还有对政治、人性道德方面的讨论。 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念。邓小平同志提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先富带后富,他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平衡了公平与社会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着重强调了“注重社会公平”、“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问题。总之,党的多代领导集体都特别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我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者基于市场经济建构后对大学生自主择业现象的关注,得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前人文章以及书籍的回顾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和观念的调查分析;二是从宏观层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