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花钱买刑”——中国刑事和解的畸形表现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法律
- 简介:
- 本文从三个具体案例出发,得到“花钱买刑”的现象。对此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并做了具体阐述。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形成原因。
- 详细介绍:
- 文章从2008年成都12.14特大交通肇事案,2009杭州飙车案、2010年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三个在全国引起重大影响的交通肇事案出发,通过判决过程中看出存在“花钱买刑”的现象。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确实为这种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其根本是现如今世界范围内都流行的刑事和解思想的应用,但是在我国现如今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大范围的适用,令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缺陷表露无疑,并造成在实践中法的公平性、正义性的丧失,这与我国具体的国情及司法环境不可分离。花钱买刑,现如今在中国成为刑事和解制度的畸形表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解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根本,寻找在我国适用中为何出现花钱买刑的现象,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找到原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针对现如今刚发展的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及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所形成的“花钱买刑”现象,辩证地看我国有关法条的规定,以期在刑事和解思想下实现法的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先进性,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的“花钱买刑”是一种畸形表现,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挑战,在使用中应斌中其他手段,已得到谅解为最终目的,达到刑事和解的精神。
作品摘要
- 刑事和解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正面沟通,解决刑法纠纷。在实践中出现“花钱买刑”的现象。本文从中国现实出发,对“花钱买刑”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与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进行比较,分析此现象形成原因。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2011年3月,在《中国商界》发表题为《论不安抗辩权在建筑施工合同中的应用》一文 2、2011年3月,在《法制与社会》发表题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探讨》一文
参考文献
- 1、宋英辉.刑事和解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 2、龚佳禾.刑事和解制度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北京.2007
调查方式
- 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统计报表、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刑事和解制度自1978年一起刑事案件而起,后发展到对强奸犯、死刑犯的适用。现如今主要针对一般刑事犯罪应用。 英国:刑事和解制度主要针对少年犯罪的应用,对其他犯罪适用较少。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为适应法律发展的趋势,于2000年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并于2010年新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但在现实应用中,只有富人的大额赔偿才能实现。因此刑事和解思想并没有实现其真正的法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