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探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甘肃联合大学,其的名称为《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探析》。在文章中首先,简要介绍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含义;其次,说明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思想及心理特点,特别论述了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现实情况提出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对策与合理化建议。全文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脉络,表明观点,并借鉴相关理论充实内容。
详细介绍:
90后大学生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成长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思想多元突出、信息资源高度交流时期、电子化信息化前所未有,他们的身上有着深刻时代特色的烙印。如何通过有效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工作方法与机制,通过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生涯规划等科学系统方法介入,以其发展为本位,通过思想政治、心理教育、人际关系培养三大板块的体系建设,从挫折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咨询、人文关怀、教育服务关怀、扩大人际交往培养个人良好品质等具体内容出发,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新时代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对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做好90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特别是帮助其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少年成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从社会适应能力这一角度切入,全面系统的梳理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与要求,为相应工作的转变提供理论参考。首先,简要介绍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含义;其次,说明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思想及心理特点,特别论述了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现实情况提出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对策与合理化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基本目的: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做好其的社会适应,对于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适应能力这一角度切入,归纳其特点与要求,为相应工作转变提供参考。 基本思路是:首先介绍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含义;其次说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思想及心理特点;最后针对现实情况提出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对策与合理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90后大学生成长、生活和学习在特殊的时代下,他们身上有时代特色的烙印,如何通过有效方式、科学方法介入,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新时代中国实现素质教育有重大意义。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隔代的,本文从90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其如何调整社会适应的总结与研究较为少见,这种研究的本位视角与介入,是现有研究中较为前沿的,90后大学生本身提出的建议也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90后大学生正逐步构成当代大学生的主体部分,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建立相对应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是下一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成才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系统的总结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问题、对策,将有助发展与提升现有学生适应能力体系与整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推动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的创新。

作品摘要

90后大学生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成长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思想多元突出、信息资源高度交流时期、电子化信息化前所未有,他们的身上有着深刻时代特色的烙印。如何通过有效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工作方法与机制,通过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生涯规划等科学系统方法介入,以其发展为本位,通过思想政治、心理教育、人际关系培养三大板块的体系建设,从挫折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咨询、人文关怀、教育服务关怀、扩大人际交往培养个人良好品质等具体内容出发,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中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干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2]冯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管束到激励的模式再造{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3]刘晓红.传承与扬弃共存:对90后青少年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4]张晓京,文书峰90后大学生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调查方式

问卷、访谈、抽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953年美国心理学家Doll提出“社会适应能力是人类有机体保持个人独立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能。”1961年Heber代表美国智力缺陷者协会给社会适应能力行为定义为“社会适应行为主要指个体适应生活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的效能。”1973年Greenspan则把社会适应行为定义为“个人承担其他所在文化群体中对他这个年龄期望承担的个人及社会责任的程度。”1997年Greenspan提出的“社会性能力模型”理论,认为社会适应行为包括社会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而社会性能力包含了个人情感能力中的气质和性格,以及日常能力中的社会性智力。综合以上观点,我国社会学家将社会适应能力界定为————个体在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的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的状态。这里强调了个人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融入社会中,适应社会。在社会环境下谋求发展,这对于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对90后大学生而言的。 现有关于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多从代际差异、社会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出发,关注90 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其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科学技术、文化思想、信息资源、电子化、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就如何通过有效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工作方法与机制,促进90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管理与研究部门隔代的角度上对90后大学生进行研究,从90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其如何调整社会适应的总结与研究较为少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