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江苏省“用工荒”问题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调研组在2010、2011年春节前后、暑期期间四次对全省100家企业、400位外来劳动者进行企业劳动力情况、企业用工情况、政府服务情况的调研,对500位初中学生进行了未来生涯规划意向调研,重点调查了未来劳动力的基本结构、职业取向等。调查采用深入访谈和抽样调查的方式,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和专业统计软件分析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详细介绍:
2010年上半年以来,江苏省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加,部分企业缺工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我校企业用工情况调研组在2010、2011年春节前后、暑期期间四次对全省100家企业、400位外来劳动者进行企业劳动力情况、企业用工情况、政府服务情况的调研,对500位初中学生进行了未来生涯规划意向调研,重点调查了未来劳动力的基本结构、职业取向等。调查采用深入访谈和抽样调查的方式,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和专业统计软件分析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企业当前劳动力基本结构为80后的农民工,其基本受教育程度要高于他们的父辈,他们的择业渠道更加宽泛、但是学历与收入并不成正相关,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80后的农民工更注重自己的权利,用脚投票成为他们最基本维权方式;在对初中生这些未来的劳动力进行调研中发现,他们的升学就业意向仍旧以选择了上普高为大多数,即使从事职业教育,也希望在一些所谓热门行业中择业。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予更多的人上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看出职业技术教育在质量与吸引力方面仍旧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在对企业用工的数量、质量与地域的考察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普遍性,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用工荒问题普遍存在,不同种类的企业在缺工情况上没有显著差异;第二,差异性,从缺工类型看,普工、技工都缺少,但是普工缺乏问题可以通过提供薪酬待遇得到初步解决。但对技工荒问题却一时无法解决,其深层次的原因应是职业技能教育的脱节与不足;第三,地域性,从苏南、苏中、苏北地域特点看,苏中地区缺技工比例最高。在对企业员工幸福指数调查中发现,发现新一代员工更注重幸福感的体现。调查显示学历与幸福感成反比。由以上调查,课题组认为应当将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幸福感的享有与解决企业用工荒联系起来,按照需要层次理论模型,员工幸福感包括对薪酬福利、劳动时间、工作和 生活环境、自身发展、人际关系、社会保障及社会融入的满足,这些又分属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调查组得出破解用工荒问题的应对之策,即保障农民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破解用工荒问题的基础,推进农民工社会需要、尊重需要是破解用工荒问题的关键,实现农民工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破解用工荒问题的归宿之结论。

作品图片

  • 江苏省“用工荒”问题的调查报告
  • 江苏省“用工荒”问题的调查报告
  • 江苏省“用工荒”问题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针对江苏省“用工荒”展开调查和实证分析,目的是通过对调查江苏省企业劳动力与潜在劳动力基本情况、企业用工情况、政府服务情况的调研,寻找产生用工荒的根本原因,并探求劳动者,特别是弱势劳动者的农民工们的幸福感缺乏的原因,为最终为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在研究思路上,我们采用一般系统论的观点,从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诸方面考察江苏省“用工荒”问题。在数据处理上,我们采用标准的统计学方法和专业统计软件SPSS,SAS等,运用pearson卡方检验等非参数方法分析调查中涉及的数据。在结果分析上,我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劳动权利理论,提出用劳动者幸福感的获得来解决“用工荒”问题的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以大量实证数据为企业劳动者基本结构的厘清、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变化。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给政府、企业决策部门直接提供了政策制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在企业员工经;幸福指数的调查分析中,得出学历与幸福指数成反比,提供给企业和政府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更多的关注劳动者幸福感的获得才是解决用工荒问题的不二法门。

作品摘要

调研组四次对全省100家企业、400位外来劳动者进行企业劳动力情况、企业用工情况、政府服务情况的调研,对500位初中学生进行了未来生涯规划意向调研。调查发现企业当前劳动力基本结构为80后的农民工,他们的择业渠道更加宽泛、但是学历与收入并不成正相关,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80后的农民工更注重自己的权利,用脚投票成为他们最基本维权方式;在对初中生进行调研中发现职业技术教育在质量与吸引力方面仍旧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在对企业用工考察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普遍性;第二,差异性,普工缺乏问题可以通过提供薪酬待遇得到初步解决。技工荒深层次的原因应是职业技能教育的脱节与不足;第三,地域性。在对企业员工幸福指数调查中发现,发现新一代员工更注重幸福感的体现。调查显示学历与幸福感成反比。由以上调查,课题组认为应当将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幸福感的享有与解决企业用工荒联系起来,按照需要层次理论模型,员工幸福感包括对薪酬福利、劳动时间、工作和 生活环境、自身发展、人际关系、社会保障及社会融入的满足,这些又分属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 对常州市80,90后外来工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审稿中)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辛福指数研究(审稿中) [3]南京晨报7月20日 教育版 [4]扬子晚报 7月21日C6版 [5]常州日报

参考文献

[1] 陈雪平,朱文佳,潘长缘等(2009).多边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17(1):55-58. [2] 朱军,谢芳. 毕业生择业就业权益问题研究——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视角[J].成都大学学报,2008.(9).34-36 [3] 陈雪平,张应山(2010).交互作用的两类定义及其关系推导[J].数理统计与管理.第4期。 [4] 王德文,张建武,都阳(2004).中国劳动经济学[j].2004年第1卷.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 王德文,张建武,都阳(2004).中国劳动经济学[M].2004年第1卷.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 王德文,张建武,都阳(2005).中国劳动经济学[M].2005年卷(总第3辑)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7] 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司.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R]2010.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7 [8] 刘开明.“用工荒”会撼动“世界工厂”地位吗?[J].南风窗,2010(8):46-49 [9] 陆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农民工融入城市不是梦.人民日报海外版[N],2010年2月23日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个别交谈 会议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从2004年始,发端于东南沿海的“用工荒”正逐步向全国各地蔓延。2010年上半年以来,江苏省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加,部分企业缺工问题日益凸显。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农民工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用工荒”的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工资过低论 持该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劳动力价格的角度进行研究,运用实地调查和统计手段,结合博弈论、劳动市场均衡理论,认为民工工资水平低是“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提高民工工资是关键。 2.知识时代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出口加工贸易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其特征是低知识、低技能、低效率、低报酬、低保障,这正好迁就了当时我国教育水平低的现实。在相当一段时间,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型”,仅能从事简单劳动劳动力过剩。 3.劳动力供给瓶颈论 持该观点的人主要是从劳动力供给的本身因素出发,分析了在劳动力总需求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劳动者自身面临的种种原因劳动力供给跟不上,认为即使存在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所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歧视性政策所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 4.劳动力净收益下降论 这种观点主要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考察劳动力的供给行为。该理论运用的数学模型主要是Y=WI-WR-C。从现阶段来看,WI上升不快,而WR和C上升较快,因此Y总体而言实际上下降,而且逐渐趋于农民工原先预期值以下,因此出现“用工荒”。 5.权益受损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所享受到的权益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民工在城市就过程中权益受损情况,并指出“民工荒”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权益荒”。 6.产业结构升级论 持该观点的人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发展调整角度来研究,认为“民工荒”的本质原因是目前我国出现的产业结构升级所致,这就客观上形成了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7.制度障碍论 持该观点的人大多运用了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制度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用工荒”的主因是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各种制度障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