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全球化时代下文化多样性的成功展示——纪念舞剧《大梦敦煌》演出十周年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作品认为舞剧《大梦敦煌》再现、传承并发扬了敦煌艺术精神。敦煌艺术精神主要表现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性艺术胸怀。舞剧通过创造意境的民族性手法来诗化敦煌艺术的悲剧境界;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敦煌艺术的崇高境界,在审美形态上兼容了东方的意境与西方的悲剧、崇高。整部舞剧在艺术观念上贯彻了敦煌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实现了民族性价值的全球认同,彰显了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的名称是《全球化时代下文化多样性的成功展示——纪念舞剧《大梦敦煌》演出十周年》。 本作品的撰写目的是: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是继《丝路花雨》之后由甘肃省创作出台的又一部“敦煌题材”的优秀舞剧。该剧在十年内获得了“精品工程奖”、“荷花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文化艺术领域所有国家级大奖,演出800余场,票房8000余万。《大梦敦煌》从打造艺术精品到市场运作、努力追求社...(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本论文旨在对《大梦敦煌》进行艺术创作上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从而为甘肃省如何建设成为文化大省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化时代下如何实现“非遗”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思考。 基本思路:本文首先分析指出《大梦敦煌》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的还原与创造。其次,围绕舞剧《大梦敦煌》深入探讨了敦煌艺术精神再生的内涵、特点及其方法。最后指出舞剧《大梦敦煌》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的科学性在于,认为《大梦敦煌》在将敦煌壁画艺术向舞台艺术的生成转换过程中,把握了敦煌的艺术精神,贯彻了敦煌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 本文的先进之处,在于立足于全球化时代语境去考察“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问题,考察敦煌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对作为原生的敦煌物质艺术实存的研究,放到对敦煌之活的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一,对于继承与发展敦煌艺术遗产的意义。《大梦敦煌》对于敦煌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敦煌艺术遗产在当下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二,对于建设甘肃文化大省的意义。 第三,对于指导敦煌艺术创作实践的意义。《大梦敦煌》在将敦煌壁画艺术向舞台艺术的生成转换过程中,成功地把握了敦煌的艺术精神,贯彻了敦煌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
作品摘要
- 与《千手观音》、《丝路花雨》相比,舞剧《大梦敦煌》不仅再现了敦煌艺术舞派,更是再现、传承并发扬了敦煌艺术精神,艺术境界更上层楼。敦煌艺术精神主要表现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性艺术胸怀。敦煌艺术精神再生,是敦煌艺术遗产在当下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具体的舞剧创作过程中,舞剧通过创造意境的民族性手法来诗化敦煌艺术的悲剧境界;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敦煌艺术的崇高境界,在审美形态上兼容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本文发表在《民族艺术研究》(CSSCI)2010年第四期。 2、本论文部分思想于2010年5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由文化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主办的“舞剧《大梦敦煌》首演十周年研讨座谈会”上宣讲。 3、本文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研究》(08XZW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
参考文献
- [1]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6. [2]何钟迎.《大梦敦煌》敦煌版罗密欧与朱丽叶[N].北京晚报,2004-12-30. [3]王同礼.中国古典舞剧的三级浮图——观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感发[J].舞蹈,2000,(6):17. [4]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采访、实地调研、作品比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对于敦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学术界多是从敦煌“学”的角度去研究,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从“艺术”的角度研究如何传承、发展敦煌艺术文化遗产的成果就很少了。对于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成功实现了将敦煌壁画艺术转换为舞台艺术的成功经验的研究也不多见,大多只是介绍性的。因此,对于如何在新时代、新语境下总结、发展、再创造敦煌艺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具有理论探讨上的适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