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重庆模式”背景下的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重庆模式”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建设模式相比,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和关注民生放在发展主要方式和发展目标的地位。全文旨在通过对 “重庆模式”内涵的全面深入认识,结合资料收集、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在“重庆模式”影响下重庆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科学地详尽地分析来透测剖析“重庆模式”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以及其程度大小,客观评价“重庆模式”的推广意义。
- 详细介绍:
- 重庆模式”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建设模式相比,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和关注民生放在发展主要方式和发展目标的地位。原有的发展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基础,以追求资本和效率最大化为目的;而“重庆模式”则以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为基础,以考虑人们最真实的需求、道德、情感角度发展经济,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和谐发展的秘密,已达到社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效果。 全文旨在通过对重庆现状以及“重庆模式”内涵的全面深入认识,围绕“重庆模式”包含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带来的改变,通过查阅资料、座谈、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重庆居民幸福指数进行测量,对居民幸福指数的测量采用合成法进行分析。其中,合成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科学的因子分析,避免了分析过程中主观因素对数据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重庆模式”内涵中各种因素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及程度,结合变化的图表以及重庆的实际情况建立重庆居民幸福指数测量评价标准体系。在“重庆模式”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分析的研究结果上,客观评价“重庆模式”,找出其推广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了分析和论证在“重庆模式”下居民幸福指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程度,本课题组首先对“重庆模式”的内涵做了相关了解。 围绕“重庆模式”包含的战略措施带来的改变,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其居民幸福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其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及程度。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重庆居民幸福指数测量评价体系。在其模式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分析的研究结果上,客观评价“重庆模式”,找出其推广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通过实地的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对调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科学的因子分析,避免了分析过程中主观因素对数据结果的影响。 先进性:“重庆模式”下居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重庆模式”推广意义的研究与探讨。 独特性:通过对“重庆模式”下的居民幸福指数的实地调查,取得该模式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以及其程度大小,客观评价“重庆模式”的推广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重庆模式”中各政策方针的作用已体现在重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通过对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社会阶层的需求和满意度,以及对“重庆模式”的优越和不足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为其进一步优化寻找新方向。 对“重庆模式”下居民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无论是对于重庆本身的发展,还是在“重庆模式”被推广向更大的范围的过程中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作品摘要
- 作品主要包括七个章节——《序言》、《“重庆模式”的内涵》、《调查概述》、《幸福指数模型建立》、《幸福指数的分类分析》、《重庆模式的推广意义》、《附表》。其中,第四章《幸福指数模型建立》与第五章《幸福指数的分析分类》为本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在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分析方法,本课题组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对居民的幸福指数进行测量。针对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多个因素,本文对变量较多的年龄、收入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唱传讲读”、“就业再就业工程”、“打黑除恶”则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针对结果做出了评价。第六章《“重庆模式”的推广意义》则在分析结果上对“重庆模式”进行了客观评价。 全文旨在通过对重庆现状以及“重庆模式”内涵的全面深入认识,结合资料收集、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在“重庆模式”影响下重庆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科学地详尽地分析来透测剖析“重庆模式”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以及其程度大小,客观评价“重庆模式”的推广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Cummins,R.A.”Obiective and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0,52:55-72 [2]Rihbes Floreoce,The Tom Rice Field Copping and Monitoring with Radarsat Da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J]1999,20(4) [3]陈浩彬,苗元江.存在之境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4]杨育谋.幸福不是GDP[M].百姓.2006 [5]谷安霞的《论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 [6]谢芳、谢全彪的《关于幸福指数的社会调查方法的研讨》 [7]李希光,《重庆梦与中国模式——再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三农中国 [8]杨冰.五个重庆唱红打黑 两条主线织成重庆发展画卷[N].重庆日报,2010-01-19 [9]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试论“重庆模式”的结构系统与特征[N]. [10]余虎,文峰,张莎,刘洋.“五个重庆”年终盘点 平安重庆[N].重庆日报,2009-12-10
调查方式
- 前期的文案调查为实地调查提供实践依据。并于2011年2月27日至28日在重庆渝北两路、江北观音桥、解放碑步行街、菜园坝地区以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五个区域进行拦截式问卷调查,并伴随部分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民幸福指数”国外研究状况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国王提出。自此之后,美国、英国、日本等纷纷开始关注并研究“幸福指数”,开展例如 “绿色GDP”、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英国的“国内发展指数”等的研究。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和经济学家联手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二、 “国民幸福指数”国内研究状况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三、 “重庆模式”下的居民幸福指数状况 “重庆模式”这一概念在2010年6月12日由七大部委联合推出,它的优势在于通过系统工程解决重庆房地产问题,主要包括公租房、农民工户籍改革、强化IT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三个方面。而广义的“重庆模式”有更宽广的外延,它包括城乡统筹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五个重庆建设、打黑除恶、唱传讲读等涉及经济发展、城市治安、文化传承、社会道德各个方面的城市建设话题。重庆的实践具体地深化了对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认识,重新定义了现代性,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能力优势,终结了“历史终结论”;重庆提出的民生幸福指数再造了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对“重庆模式”实施以来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相类似的为2008的重庆和谐指数调查。今年针对“重庆模式”实施较好的万州、北碚等地也有相关的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