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弗洛伊德光环下的网络语言使用心理--浅析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心理
小类:
社会
简介:
我们相信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会有一种必然力量在支持,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其深层的心理因素在主导。鉴于互联网在当代大学生中普及范围之广,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生活影响之深,我们力求寻找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经典网络流行语为代表,对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心理进行了调查了解与深入分析。
详细介绍:
在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网络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之大也越来越不容小觑。经调查,大学生主动使用网络语言的比率达88%,鉴于网络语言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影响之大,我们对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取向和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经典网络流行语为代表,对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应试心理、恋爱观和未来发展规划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与深入分析。本文根据实际调研统计数据进行的研究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鉴于互联网在当代大学生中普及范围之广,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生活影响之深,我们力求寻找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因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经典网络流行语为代表,对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应试心理、恋爱观和未来发展规划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与深入分析,并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调研统计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 1、一调查问卷获得的一手资料为基础进行研究。 2、以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作为研究主体。 3、为有关部门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独特之处:此项研究成果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均来自大学生群体,以大学生自己的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至今少有就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心理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本文立题可谓独树一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1、将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作为研究主体,关乎社会未来发展。 2、本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心理趋向的阶段性证明。 3、对有关部门调查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高频使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心理发展的趋势。而本研究成果对于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矫正不良心理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品摘要

在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网络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之大也越来越不容小觑。经调查,大学生主动使用网络语言的比率达88%,鉴于网络语言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影响之大,我们对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取向和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经典网络流行语为代表,对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应试心理、恋爱观和未来发展规划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与深入分析。本文根据实际调研统计数据进行的研究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自我与本我[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4. 2、孔燕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简•卢文格[美].20世纪心理学通览•自我的发展[M].韦子木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5、昊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江文芬.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7、白侠,杨晶.大学生自我心理辅导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调查方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求教相关人员、查阅书报刊物文件以及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了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文的心理分析部分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心理的解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网络语言与应试心理、网络语言与恋爱观以及网络语言与未来发展规划。目前学术上就网络语言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网络语言的语言学分析上,单就研究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心理进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而至今还没有团体或个人凭借弗洛伊德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目前与本文探究相类似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两篇,但细致读来,两篇文章在侧重点和依托理论上与本文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1、在《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查[J]》(徐琼.当代传播, 2008)一文中,作者主要从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方面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而本文则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网络语言与应试心理、网络语言与恋爱观以及网络语言与未来发展规划这三方面进行解析,相比之下,本文研究内容更为具体,从研究角度上来看,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2、在《论大学生网民的从众心理[J]》(张珂.中国青年研究, 2007)一文中,虽然作者也谈到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但其分析主要是建立在自身思考的基础之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因而本文依托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学理论进行的思考和分析就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性。 由此看来,本文所探讨的弗洛伊德理论下的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心理这一论题至今很少有人涉及,有充分的研究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