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大学生网络成瘾救治的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文是针对高校管理中常见的网络成瘾问题展开的。但这一问题的现实情况是:上大学以后,学生离家远,家长对学生的现状多不知情;辅导员直接管辖的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致使其对网络成瘾的这一小部分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就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为指导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救治模型。这是对理论研究方法的一个补充,也为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 详细介绍:
- 网络成瘾问题是高校管理中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但却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少有人敢真正向其挑战。因为对网络成瘾者的救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光是人才物力方面的准备和投入,最重要的是被救治对象抑或是施救者的毅力与坚持下去的意念。 但从高校管理的现状来看,网络成瘾学生多被置于“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的境地,这就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现有的以网络成瘾为主题的研究成果都是从现状、成瘾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危害和影响等方面展开的。而更多的人认为一旦网络成瘾,是无药可救、无法可施的,所以现在能找到的资料大都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干预与预防,真正立足于成功救治网络成瘾学生的研究几乎为零。即使偶见有关救治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仅限于某一个方面作用的发挥,如严万森以及陈秀红以家庭或心理辅导为主的救治策略的研究。 基于此,作者立足于系统工程的角度,结合自己成功救治的实践经验,将相关理论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升华,将网络成瘾的救治看作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提出了从上到下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救治模型。这是对理论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同时也为高校对网络成瘾学生的救治行动提供了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参考思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中指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救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提出了由老师、心理专家、家长、朋辈、朋友等多种力量构成的系统化救治模型,从本质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救治环境,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指导高校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救治行动,也将为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思路和文法进行提炼、升华,并上升为理论,构成本文的主要脉络。 先进性:本文抛弃了只干预不救治的传统观念,并把网络成瘾这一棘手的问题置于以被救治者为主的大系统中进行研究,这对于救治方法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也为高校网络成瘾的救治行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独特处:以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的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对成功的救治案例中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最终成文。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中指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救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提出了由老师、心理专家、家长、朋辈、朋友等多种力量构成的系统化救治模型,从本质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救治环境,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指导高校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救治行动,也将为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品摘要
- 本文首先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成因,并挖掘了大学生网络成瘾救治过程中潜在的积极因素,然后指出:(1)网络成瘾并不是只能干预或预防,而是可治的;(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心理专家、家长、朋辈、朋友等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至国家、地方政府,下至高校、老师、朋辈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救治模型,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文在2011年4月举办的校级大学学生课外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并被推荐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考文献
- [1] 孙国翠,唐宁.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途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6期(总第93期). [2] 潘宪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3] 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8期. [4] 赖嫦媛.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探析[J].华商:2008年11月. [5] 严万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依恋理论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0年4月第23卷第4期. [6] 孙炳海,孙听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3年第6期. [7] 徐耀聪,余雯雯,王立新.国内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1-2期. [8] 孙东川,朱桂龙.系统工程基本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
调查方式
-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主要包括:自发、文件、亲临实践、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却也是非常棘手的。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于大学生管理一线的工作者针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先前的种种研究和探索皆因其操作性差、问题认识不彻底等原因而不能真正撼动“网瘾”这棵大树。 具体来说,现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大致如下: 1、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表现形式、成瘾因素、心理特点、危害和影响等方面。如付辉等《大学生痴迷网络的危害、原因及对策探析》(2008年),平卫伟《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2009年),郑宏彩《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现状及其治理的思考》(2008年),孙晓飞《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分析及预防》(2010年),丁海燕《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多因素研究》(2009年),尹繁荣硕士毕业论文《青少年网络成瘾特点及生理—心理一社会后果研究》(2009年)等文的相关分析研究多为理论研究的成果。 2、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多是采取干预和预防的态度。如陈秀红等《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干预的质性研究》(2010年),唐型基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干预》(2010年),姜侠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2010年),洪鸿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2010年),于春艳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健康调查与体育手段干预研究》(2010年),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调查分析及其干预》(2010年)等文中,从学校、辅导员、网络成瘾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干预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3、关于网络成瘾救治对策的现有研究成果缺乏体系性和系统性。严万森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依恋理论的应用》一文中构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治疗模型,但主要是心理方面的治疗;陈秀红等《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干预的质性研究》提出了网瘾青少年家庭的整合干预模式,但却也只注重了家庭在救治过程中的作用。现有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缺少体系性,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对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提出较有整体系统性的救治模式或干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