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日照市五莲的实证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基于林权改革的现实背景,以日照市五莲县为个案研究,深刻分析现有林权改革制度的实施情况,指出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力分析解决产权不清和林业生态功能的凸现与经济效益追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这两个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措施,为巩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理念的发展及治理方式的渐趋多元化,林业的发展、林权的改革亦在适应国家整体建设架构的基础上做了相应调整。理论界对林业发展及林权改革的研究也渐趋深入完善。通常来讲,林权是一束产权构成的权利束。而当前普遍认同的集体林权,是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其中,学者周训芳等将林权定义为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张春霞概括为对林权所包含的权能的界定、主客体的设定、确立和保护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张敏新等则认为森林产权制度界定了所有者、使用者,以及其他人对林地、林木、以及林内动植物等的权利。而究其本质,林权改革是处理经济效益低提升与生态价值保障两个根本问题。而借助于林权改革的方式,诉求于发挥林权对林业经营者的有效驱动力,以克制林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外在约束无法与林业经营者有效呼应,以至于效益不彰的弊端。 我国林业改革的历史大概为五个阶段:一是土地改革时期的分林到户阶段。二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阶段。三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四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林业“三定”阶段(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五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4]在前三个阶段,由于对林业经济效益及其实现途径认识的不足,导致了林业产业自身的生产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致力于探索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始大力张扬林业经济与生态双重职能,中国的林权改革随之进入了新时期。自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2004—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又相继提出了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加快了新时期林权改革的步伐。但是,中国的林权改革在实践中的效果并非尽如人意,面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重重困境,我们需如何应对以期更好地进一步推进林权改革。这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笔者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所在。

作品图片

  •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日照市五莲的实证分析
  •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日照市五莲的实证分析
  •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日照市五莲的实证分析
  •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日照市五莲的实证分析
  •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日照市五莲的实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基于林权改革的现实背景,以日照市五莲县为个案研究,深刻分析现有林权改革制度的实施情况,指出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力分析解决产权不清和林业生态功能的凸现与经济效益追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这两个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措施,为巩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结合国内学者从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及产权结构完善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增加对生态公益林产权改革应用理论以及发展模式的的探讨。 2、利用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全面系统的研究山东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相关内容。 3、确立林业生态经济双重功能思维,注重生态林业意识的建构。 4、创新林权改革的生产经营思维和模式,建立林业、农业、工业三种功能产业互补机制以实现产业间的相互协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推动林权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为林权改革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意见,使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能真正给全国亿万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实惠。我们选择了林改工作搞得比较成熟的五莲山区作为实际调研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对此地区林改工作做了深入且全面的实际调查与分析探讨,能为林改工作的深入实施及林改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措施。

作品摘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林权改革的现实背景之下,以五莲县为个案,指出现行林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产权问题和林业生态功能的凸现与经济效益追求二者之间的矛盾为主线进行深刻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实现以经济契约为主向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契约转变,从而更好地推进林权改革的实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此作品尚未对外投稿,我们的作品首次登台亮相于本届挑战杯。

参考文献

作品数据来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统计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度统计表》 《林改统计表》 《林权证书发放情况统计表》 林权证、合同样本 (以上资料皆由日照市林业局所提供) 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1] 周训芳,谢保国,范志超.林业法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张春霞,蔡剑辉.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趋势[J].林业经济, 1996(4):50-53 [3] 张敏新,肖平.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的界定与清晰[J].林业经济问题, 1999(5):9-14 [4] 贾治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几点启示[J].林业经济,2006(6) [5] 郑志国.低碳经济概念的科学性质疑[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9(11):103-105 [6] 封泉明.低碳经济概念述评[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7-50 [7] John W Bruce, Louise Fortmann. Property Rights as Authority Systems: The Role of Rules in Resource Management.“Emerging Iusses in Forest Policy”[M].UBC Press, 1992. [8] 侯元兆,吴水荣.私有化不是林权改革的方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9] 贺东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升值因素分析[J].东南学术, 2007(3):246-249 [10] 裘菊,孙妍,李凌,徐晋涛.林权改革对林地经营模式影响分析——福建林权改革调查报告[J], 2007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等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公益林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及产权结构完善两方面展开,但尚缺一个完善的研究平台,主要是缺少对国外林权改革理论研究,同时还缺乏对林权改革应用理论的探讨.国内已有文献对集体林权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对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但使我国的林权改革缺乏一个完善的理体系,也忽视了公共产权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国外学者对林权的研究,主要是沿着产权思路围绕公共森林资源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私有林的研究也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环保意识较强,因而非常重视森林资源的管理,把公益林看成是公共产品,管理制度较完善,使森林发挥了重要的环保生态价值;同时对产权明确界定以及其稳定性对森林保护的意义的研究、公共政策与社会变迁的演化框架下研究了森林产权、不同管理体制对森林产权的影响比较研究、产权改革的实践以及对生态公益林补偿进行了分析研究。国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较为成熟,但研究集体林权、特别是集体生态公益林林权的非常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