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当前社会信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从社会成员信用和社会信用建设的两个维度来探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人类面对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金融危机都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应对措施,而对于信用危机,我们是否束手无策,茫然适从? 本课题试图回答: (1)、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总体是否存在倒退现象?在社会信用总体环境的氛围影响下,社会成员信用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2)、是什么让人们“知道”而“不守信”? (3)、如何治理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紊乱状况?
详细介绍: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GDP 增长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2006 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均接近10%,整个国家进入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繁荣阶段。但是,在这繁荣的表象下面却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社会信用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同附着在市场经济肌体上的一颗毒瘤,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已到了非割除不可的程度了。人类面对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金融危机都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应对措施,而对于信用危机来临时,我们是否束手无策,茫然适从?因此,本课题试图回答:(1)、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总体是否存在倒退现象?在社会信用总体环境的氛围影响下,社会成员信用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2)、是什么让人们“知道”而“不守信”?造成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缺失的诱因是什么?(3)、如何治理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紊乱状况?怎么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我国的信用建设? “信用”不止活跃于经济生活中,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社会关系和活动领域,扼要概述,“信用”是人类社会中,涉及承诺与践约、规定与遵守的伦理关系、守约遵规的道德意识和规范、履约行为的品质以及由此获得的置信度。因而,“信用”的概念除了经济学的特定内涵外,还应在社会学意义上来把握。 鉴于上述情况,本课题围绕社会成员信用和社会信用建设的两个维度来探究,兼顾信用的社会学意义,融合“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进行分析,不偏对法律信用、制度信用、政府信用、职业信用、家庭信用等方面的研究。 提出三个假说:假说1,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假说。假说3,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 在经济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这些实例从分证明了,假说1: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成立。并且,我们发现: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技术等物质形态,以道德为核心的人文资本形式愈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以致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欺诈失信等大量的不道德现象对经济秩序的破坏产生的无效资本,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 对于社会成员信用的维度。我们围绕“信用状况与价值观念”进行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信用基本状况分析”、“社会成员信用价值取向分析”、“契约意识状况分析”、“信用心理感受分析”、“社会信用教育分析”后发现:我国目前社会成员对市场经济信用状况的认识不足,缺乏坚定地市场信用信用的支持;在信用与利益的选择中,功利性价值原则具有主导趋向,诚信对等性受到重视,轻易许诺、草率前卫已是社会的极少数,但社会成员坚定地维信意识仍需强化;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失约有不安和愧疚的心理,具有道德感;社会对于信用的相关知识和规则要求的宣传教育比较薄弱。 从“诚信对等性受到重视”,“轻易许诺、草率前卫已是社会的极少数”,“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失约有不安和愧疚的心理,具有道德感”······不难看出,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进化对于社会成员信用层面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 从我国信用建设的三个历程:引发期、重视期、起步期,可以看出,在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的情况下,政府对于信用建设逐渐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治理我国信用紊乱状况,并且“市场化运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学界进行信用理论的深入研究”、“从中央到地方开始把社会信用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之一,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的建设”······证明,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进化,在社会信用建设层面上成立,并且相于对社会成员信用层面更为明显和突出。 基于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紊乱状况的诱因分析,我们从个人、政府、信用中机构这三个方面切入,紧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吸纳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建设的经验,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五个”正位建议,即心态要“正位”、政府要“归位”、法律要“到位”、模式要“定位”、教育要“补位”,进行全新设计和阐述。

作品图片

  • 《中国当前社会信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从社会成员信用和社会信用建设的两个维度来探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从社会成员(自发秩序视角)和社会信用建设(人为秩序视角)的两个维度来展开,提出三个假设模型 2.围绕“信用状况与价值观念”进行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信用基本状况分析”、“社会成员信用价值取向分析”、“契约意识状况分析”、“信用心理感受分析”、“社会信用教育分析”。 3.以国家机关和信用行业为视角,探究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从自发秩序视角和社会信用建设人为秩序视角的两个维度来展,提出3个假说模型对我国当期社会信用状况验证分析 2.兼顾信用的社会学意义,不偏对法律信用、制度信用、政府信用用等方面的研究 3.新增了对我国传统信德在当代社会断裂成因的探源及其继承原则的创新研;新增了对信用意识形成的内化因素的研究。 4.全新设计和阐述治理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紊乱状况的“五个”正位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试图回答: (1)、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总体是否存在倒退现象?在社会信用总体环境的氛围影响下,社会成员信用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2)、是什么让人们“知道”而“不守信”? (3)、如何治理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紊乱状况? 紧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吸纳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建设的经验,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我国的信用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作品摘要

在经济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这些实例从分证明了,假说1成立。并且,我们发现: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技术等物质形态,以道德为核心的人文资本形式愈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以致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欺诈失信等大量的不道德现象对经济秩序的破坏产生的无效资本,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 从“诚信对等性受到重视”,“轻易许诺、草率前卫已是社会的极少数”,“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失约有不安和愧疚的心理,具有道德感”······不难看出,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进化对于社会成员信用层面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 从我国信用建设的三个历程:引发期、重视期、起步期,可以看出,在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的情况下,政府对于信用建设逐渐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治理我国信用紊乱状况,并且“市场化运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学界进行信用理论的深入研究”、“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的建设”······证明,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进化,在社会信用建设层面上成立,并且相于对社会成员信用层面更为明显和突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代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参加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考文献

1.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远方出版社,1988年 2.喻敬明、林钧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 4.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5.国家经贸委青年理论研究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组编著:《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实践、政策、借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6.周晓红:《社会心理学:多维视角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7.梁克:“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对信用问题的社会学思考”,《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深度访谈、查阅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学界对“信用”进行了多维视角的探究,有关著述徒增,其中不乏创见与洞察,但其多偏重于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这种研究的侧重和偏颇,有其客观原有。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显现的,因此,我们过去考证经济的发展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惯常用的指标是GDP产值,让然,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失信问题以及英法的经济秩序混乱,也必定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交点。 目前,学界已在市场经济的信用性,信用的资本功能,信用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探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于信用的研究仍处在初始阶段。一是研究思路存在单一性,没有在法律信用、经济信用与伦理信用综合比较的视阀中,把握伦理的特性;二是缺乏对伦理信用实现的一般性规律和条件的系统研究;三是忽视了对我国传统信用道德在当代社会断裂成因的探源及其传统信德继承原则的创新研究。四是目前对于信用意识强化的研究,偏重信用意识形成的外治因素而忽于信用意识形成的内化因素。 在西方,法律信用和经济信用的研究比较悠久,而信用伦理的研究比较薄弱。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划界论”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因素的决定论的观点,肯定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以诺斯、刘易斯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全面考察及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了“制度”(包含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并论证了政治、法律等对信用道德的保障作用;以布坎南为代表的统制经济学,不仅把诚实、信用、创新等道德看成影响经济效率的重要函数因素,而且重视信用实现的利益机制;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发表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更是专门阐述了社会文化、信任、价值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但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关于伦理信用的研究只要侧重于信用对经济秩序,经济效率的作用及其信用的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而对信用的构成要素,形成的文化机制及其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则缺乏关注和系统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