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沐浴民生建设的阳光--民办孤儿院孤儿发展及其模式的实践探索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在有“神州第一院”之誉的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孤儿院孤儿发展状况,探索孤儿院的实践模式。发现在该孤儿院成长的孤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学校学习、孤儿院生活、社会发展)都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这证明阳光孤儿院的孤儿救助模式是有效的、有助于孤儿成长的。通过挖掘和总结,构建了“孤儿院-政府-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民办孤儿院实践模式。树立了一个企业参与孤儿救助的范本。
- 详细介绍:
- “阳光模式”作为民办孤儿院的一种理念、模式和工作方法,它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涵: 1.模式主体。从主体看,孤儿院是主体,在孤儿救助与抚育的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政府、企业和学校起辅助作用。 2.模式目标。从目标看,是为了孤儿的健康成长。不管是政府扶持孤儿院,还是企业反哺孤儿院,又或者是学校支援孤儿院,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孤儿院的发展,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孤儿的健康成长。而孤儿院也必须通过有...(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研究目的:分析常德市阳光孤儿院孤儿发展状况及其实践模式,为民办孤儿院的发展提供启示,让更多孤儿沐浴我国民生建设的阳光。 研究思路:选取有“神州第一院”之誉的常德市阳光孤儿院作为个案。孤儿比较好的发展状况可证明这种模式是有助于孤儿健康成长的,因此我们认为该模式是值得我们推广和借鉴的。在此基础上,从孤儿院管理、政府扶持、企业反哺、学校支援等角度重点探讨民办孤儿院发展的具体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研究内容新。关注民办孤儿院孤儿发展及其实践模式等问题,具有创新性。 研究对象新。选取阳光孤儿院这一典型的样本并对其模式进行分析整合,总结出阳光孤儿院模型。 研究观点新。提出了民办孤儿院的“政府-企业-学校-孤儿院”四位一体的民办孤儿院实践模式。 研究方法新。目前学术界关于儿童福利社会化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以阳光孤儿院为个案,通过对实地调查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是民办孤儿院提供给孤儿的救助对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补充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可以缩小国家对孤儿救助的缺口,让更多的孤儿沐浴到民生建设的阳光。 二是有助于丰富孤儿救助的理论研究。对常德阳光孤儿院的个案研究,寻找孤儿院内部与外部的规律,提炼出孤儿院实践模式并制定出初步推广方式,有助于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力量开展孤儿救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指导,促进孤儿院的不断发展。
作品摘要
- 孤儿救助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孤儿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国家创办孤儿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创办孤儿院。在有“神州第一院”之誉的湖南省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既了解了孤儿院孤儿发展状况,又探索了孤儿院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在该孤儿院成长的孤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学校学习、孤儿院生活...(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文得到了常德市民政局、常德阳光孤儿院等部门和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阳光孤儿院院长杨绍军等专业人士的高度肯定,评价该文“对我国孤儿救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是一篇高质量的、实践性强的论文”。
参考文献
- [1]民政部等.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Z].2000-02-27. [2]民政部等.关于中国孤儿救助的意见[Z].2006-03-29. [3]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Z].2005-11-20. [4]中国孤儿总数71.2万人,三成人得不到救助[N].南方日报,2010-10-25. [5]尚晓援,等.中国孤儿状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深入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具体操作是:抽取的样本用了整群抽样、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有调查的问卷中统计分析结果,整理笔录和录音材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作为最弱小、最困难的一个社会群体,孤儿不仅其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处于学术研究和政策关注的范围之外”(尚晓援,2008)。 国内关于孤儿的系统研究,始于2001年前后,从这一年开始,尚晓援等和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以及英国政府海外发展署联合进行了有关中国儿童福利与制度改革的研究。2004年11月到2006年10月,尚晓援等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国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