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通过实地调研和定量研究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项目组走访调查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态补偿的实施;运用条件估值法处理1200个样本的问卷,得到代表性受益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居民对丹江口及上游水质保护的支付意愿。研究为建立水源区-受水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定量依据,对实现“清水北调,南北共利”具有实际意义,对生态补偿理论研究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详细介绍:
本作品通过实地调研,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问题。首先,在阅读大量生态补偿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中国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实地走访政府部门和基层农户,调查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态补偿实施情况和存在困难。最后,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条件估值法,通过两次共12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测算了中线工程代表性受益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居民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质保护的支付意愿(即愿意接受的上涨幅度),得出其平均支付意愿在0.30-0.80元/吨之间,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平均支付意愿与居民对当地水资源短缺的认知程度、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为建立水源区-受水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差异性补偿标准提供了定量依据,对实现“清水北调,南北共利”的国家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对发展生态补偿(或生态服务付费)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品图片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结合文献计量法,分析评估中国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现状,探讨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 2、通过实地走访政府部门和基层农户,调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态补偿实施现状和存在困难; 3、运用条件估值法,测算中线工程代表性受益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居民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质保护的支付意愿,为建立水源区-受水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差异性补偿标准提供定量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采用环境、经济、社会交叉这一跨学科视角进行文献综述,在生态补偿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深入乡村农户以及社区居民,获得了大量基层一线数据。并利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估值法,得出平均支付意愿,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本研究以定量测算为基础探讨提高调水受益区水资源费对水源区水质保护进行补偿可行性,这个独创思维角度为设立区域差异性补偿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水质保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调水工程的成败。本研究为制定中线工程水质保护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科学定量依据,既有助于协调水源区和调水受益区之间利益分配,实现“清水北调,南北共利”、社会公平,也对我国起草中的《生态补偿条例》,乃至世界范围内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的生态补偿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然后,通过走访政府部门和基层农户,解了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态补偿实施情况。最后,运用条件估值法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受益城市居民的支付意愿。并对平均支付意愿与相关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为建立相关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差异性补偿标准提供了定量依据,对实现“清水北调,南北共利”的目标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对生态补偿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论文《生态服务付费国外理论研究进展》于2011年4月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接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核心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论文《中国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于2011年4月被《陕西农业科学》接受。(陕西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1] 毛显强,钟瑜,张胜.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04). [2] 郑海霞,张陆彪,涂勤. 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2010,(4). [3] 秦艳红,康慕谊. 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4):558-566 [4]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生态学报,2009,29 [5] 张 茵,蔡运龙. 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1 (2). [6] 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十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7] 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丹江口市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8] 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丹江口市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情况汇报.

调查方式

形式多样,包括: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我国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随之显现。尽快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条例》对于提高调水区居民生活水平、保障地方发展权益、推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文献计量学统计结果,目前,整个生态补偿领域研究范围可以粗略划分为7个方面,分别为理论研究、政策机制研究、可行性分析、确定补偿标准、法律研究。国外在补偿的经济原因、市场化的补偿途径、补偿的具体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世界银行在拉丁美洲国家开展的环境服务支付(PES)项目等均为有代表性的生态补偿项目。但是由于世界范围内与南水北调相似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极为少见,以此为背景的生态补偿研究也少见报道。 我国生态补偿主要依赖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比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方面,而在区域与区域之间、流域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经济主体之间的生态补偿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国内学者在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利用机会成本法、费用分析法和水资源价值法等方法就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如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等。 但是,在理论方面,国内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单一水源区或受水区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而得出某种生态补偿标准,缺少将水源区与沿线受水区作为统一体的综合分析,且采用方法较多、较杂,每一方法从一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缺少明了的整体研究体系,也尚未有研究着手基于条件估值法(CVM)的南水北调全线生态补偿研究。实践方面目前只有浙江、山东等省的少量地方经验,而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条例仍处于多方征集意见、起草阶段,有些地方的生态补偿规定很不规范和系统,而且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并且存在着各地制定的补偿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课题有望对相关领域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并填补一定空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