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乌兰浩特市农村地区蒙古族婚姻观念的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来研究建国以来蒙汉混居的农区蒙汉民族婚姻观念的变迁状况。如果不同民族成员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达到较高的和谐,有广泛的相互联系和社会交往时,才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通婚现象,从这一层面看,族际通婚是民族关系融洽和和谐带来的结果。较大规模的族际通婚家庭通过相互往来,反过来增进各民族之间深层次交往,成为各民族之间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发展的促成因素
详细介绍:
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假设,回顾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概括和总结了蒙古族婚姻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以历史文献资料、问卷和村落史访谈资料为基础,对调查点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分析,为文章论述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三章,依据调查的问卷资料及其相关数据的分析,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蒙古族传统婚姻以及蒙古族形成过程中的族内婚和蒙汉通婚家庭及其蒙汉民族关系情况。第四章,侧重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主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混居地区蒙古族传统婚姻观念的变迁以及传统文化的淡化对蒙汉关系的影响。第五章,主要从族际通婚的态度、民族性、文化认同角度、国家政策方面和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的层面分析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对蒙汉关系的影响,并就农牧区蒙汉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作品图片

  • 	乌兰浩特市农村地区蒙古族婚姻观念的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从蒙汉通婚层面分析建国以来乌兰浩特市农村地区蒙古族婚姻观念的变迁状况与蒙汉民族关系发展变化,与当地汉族通婚现象以及蒙汉通婚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社会影响。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方法,在查阅当地文献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放宽的政策对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农村蒙古族婚姻观念的变迁的巨大影响以及蒙汉通婚率的增减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主要通过调查方法和分析手段的科学性来体现,并且由于专业优势,以及对农村蒙古族婚姻具有较高的认识,分析了婚姻观念的变迁对蒙汉民族关系的影响,让调查更具有科学性和直观感。 通过分析婚姻观念的变迁来探讨如何在民族关系融洽且不失去民族特有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民族融合的议题是很有前瞻意义的。 通过分析蒙古族婚姻观念变迁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社会影响,提出鲜明的观点,夹叙夹议,论证也会非常有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民族通婚是民族关系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对于民族的自身发展、自我认同、风俗习惯和语言的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建国60周年以来农村蒙古族在婚姻上的思想变化以及对社会的变迁所做出的调适,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蒙古族族际通婚中所表现的民族关系。

作品摘要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乌兰浩特市农牧地区婚姻观念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汉民族对婚姻态度的变化与民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尝试从民族通婚层面反映建国60以来农牧地区民族关系的新面貌。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内蒙古阿尔山为例》,北方经济,2009.8.下半月。 《论乌兰夫民族宗教观及其当代意义》,剑南文学,2010.7.下半月。 《清初闽籍诗人丁炜及其诗歌创作研究》,名作欣赏,2010.9.中旬。 《乌兰浩特市农村地区蒙古族婚姻观念的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第四届“挑战杯”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平.内蒙古社会发展与变迁[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 陈明侠.关于民族间通婚问题的探索[J].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 马戎.潘乃谷.赤峰农村软区蒙汉通婚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吴云.王超.论蒙古族的传统宗法性婚制及其演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 赵复兴.解放前蒙古族的婚姻和家庭[J].内蒙古上海科学(汉文版),2000.

调查方式

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访谈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现状 (1)戈登首次比较系统的提出了衡量民族关系的指标体系,这对民族关系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大部分学者认为结构同化程度在民族之间的通婚关系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理论在研究族际通婚方面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3)斯考恩和科恩认为:研究族际通婚时不仅仅要重视结构同化的因素,也要分析文化同化对族际通婚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 国内研究现状 (1)上世纪50年代,社会历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报告有记载着各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和族际通婚情况,以及通婚家庭成员所代表的两个民族关系,这成为我们研究上世纪50年代及以前一段时期族际通婚的宝贵资料。 (2)国内学者们主要研究蒙古族婚姻形态及其演变和婚姻制度,认为: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收继婚、抢婚制、世代婚、等级婚、入赘婚、买卖婚、抱斧婚等名目繁多的宗法性婚姻形态。这种宗法性婚姻缔结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父母主婚的原则、服从神权的原则和族外婚原则,但是从民族理论层面研究蒙古族族际婚与族外婚的研究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