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如何让农民“乐”迁“安”居?——基于农民意愿的浙江省农村安居工程规划建设模式调研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大量农民安居工程的不到位影响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作品基于农民的安置意愿进行研究,通过一年多对浙江省内6个代表地区的实地调查与农民访谈,在总结浙江省农民安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作品以农民意愿为视角和突破口,对农民安置模式进行探索,构建了“D-D”复合安置模式,较好地指导了龙游县晨东农民安置小区的规划与建设。
- 详细介绍:
- 如何让农民“乐意”从闲置的宅基地中退出来,并“安心”地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安居工程小区中,以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这已成为当前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发展中急需破解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通过一年多的走访、问卷和资料搜集,在全面审视浙江省安居工程经验及问题的基础上,作品突破政府主导型的传统安置模式,以“民生、民意”为视角,综合运用归一法、线性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由于拆迁体制及目前整个安居工程体系的不完善,大量政府拆迁与农民反拆迁的问题频频暴露。鉴于此,有必要深入调查、研究,突破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安居工程模式,以农民意愿为视角,探索具有区域差异性的双向复合模式。一套真正有益于农民安居乐业、有助于政府实施建设的农民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体系,对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持续快速推进、社会健康和谐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品选择浙江具有代表性的6个地区进行调研,借用统计软件定量分析数据,以公众参与理论协调农民意愿,具有科学性。 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关注的重点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作品具有先进性和持续性。 作品在研究视角和安置模式上具有独特性。突破传统的由政府单方面主导的安居工程模式,以农民意愿为视角,将农民消极、被动参与的拆迁安置转变为积极、主动融入的“乐”迁“安”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将公众参与机制,农民可以反应意愿给政府,在农民合理的利益诉求下,政府可以统筹建设符合农民需求的安置小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双主体双向的良性循环模式的“D-D”复合安置模式。该模式已经在龙游晨东农民安置小区的实施中得到了认可。 “D-D”复合安置模式的差异性和双向性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在下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下山脱贫安置、城中村农民拆迁安置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
作品摘要
- 如何让农民“乐意”从闲置的宅基地中退出来,并“安心”地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安居工程小区中,以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这已成为当前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发展中急需破解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通过一年多的走访、问卷和资料搜集,在全面审视浙江省安居工程经验及问题的基础上,作品以“民生、民意”为视角,综合运用归一法、线性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民安居工程的区位...(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①作品得到2009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09R403056)资助; ②作品阶段性成果《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安居乐业”》发表于《城市建设》2011(2),另有两篇处于待审阶段; ③作品调研的主要结论和建议被龙游县晨东农民安居工程小区建设所采纳。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顾朝林.《城市社会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罗志刚.《统筹城乡土地,破解城市规模难题》.理想空间:新形势下的总体规划,2007. 3.钱雪华.《农村宅基地集约使用的模式与方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 2009. 4.孟海宁,陈前虎,孙天钾等. 《浙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有关问题探讨》[J].上海城市规划, 2008,(2)_3. 5.徐琴,刘国...(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其中,日本的“造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德国的“农地整理”,与中国新农村建设有诸多的相似性,为我们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探索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它们的经验是:制定和实施扶持农业和振兴农村的法规政策;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建设的财政投入;以村社和农民为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