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项目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在大量社会调查、学校访问调查和阅读相关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论文撰写,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调查入手,再对学校、教师、教材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对双语教学类型,双语教材类型,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并针对相关问题给予对策,希望能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尽绵薄之力。
- 详细介绍:
- “双语教育”是由于人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语言教育模式,早在19世纪便已经产生,甘肃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在这里居住着54个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不能只靠教育部门和政府,还要靠全社会的关注和扶持。近年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本项目就为解决相关问题而诞生。 本项目调查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酒泉市、武威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八个地区的教育现状,在走访学校的同时还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群众对该地区双语教育的看法。调查包括社会状况和学校状况两方面,社会状况包括经济、人口、面积、少数民族数量、少数民族人数等。学校调查包括双语教育的类型、教材、教师、教学等。在进行大量调查和前期研究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撰写本论文,并针对相关的问题给出一些对策,希望本项目能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所帮助,能够唤起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双语教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双语教育”是随着人类交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甘肃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作为一种双语双文化教育在此显得尤其重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及教育机构的扶持,还要有相应的研究来支持和指导这项事业。本文就用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来总结甘肃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所帮助。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以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来对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分析,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来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对策,使双语教育有国内外第二语言教育通用的理论支撑,更加有效地指导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作品用大量现实的数据对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剖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将对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甘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提高大有裨益。
作品摘要
- 本文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出发,以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双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几对矛盾及特点分类制定对策,希望能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有所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09年 西北民族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 无
调查方式
- 社会调查和资料调查相结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双语教育起源于欧美等国,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俄亥俄、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等州的德语社区就创建了“德英双语学校”。[2]1968年美国通过《双语教育法》确立了双语教育的法律地位,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资助双语教育的开展。1870年澳大利亚、1921年爱尔兰1953年、 1965年新加坡、1967年英国等国相继开始了双语甚至三语或多语教育。[3]目前,常见的双语教育理论有几十种,最有名的是加拿大的沉浸式课程,近四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出现于1941年9月18日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4]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正在经历着双语并重、双语兼通的语言观念的转变。双语教育作为一种双语双文化教育,其特殊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吸引了国内大量学者对其展开研究。丁石庆《双语类型及我国双语研究综述》、沙马•加甲《发展中的民族语文教学》等文章都对双语教育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搜集、整理了一批研究资料,为以后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戴庆厦,关辛秋(1998)《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指出了发展方向,戴庆厦(2007)《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现状及对策》指出了当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双语教育政策,这些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并推动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