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安全感现状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社会性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安全感的主体分析,公众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从安全感的客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对公众的社会安全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根据社会安全感现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意见,希望能通过本调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理论性依据,帮助提高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详细介绍:
早在1943年,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问题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等的出现使食品安全缺乏保障的现状暴露无疑;物价飞涨,炒作泛滥,从“房奴”到“菜奴”,以及“豆你玩”“油他去”“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和“鸽你肉”等时髦用语的催生,难平人心;台风、海啸、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危及人身;金融危机,国际环境的变化等诸多问题对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有何影响呢? 由此,笔者以“社会安全感现状与原因分析”为调查内容在河北省保定市展开了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300名群众发放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社会环境与社会事件,对社会安全感现状加以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目前治安状况良好,公众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然而,主观的安全感问题与客观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从安全感的主体分析,公众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从安全感的客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对公众的社会安全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作品图片

  •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根据社会背景,针对时下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公众社会安全感的因素提出安全问题,结合已有资料,自编“社会安全感现状与原因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结合社会事实以了解社会安全感现状,并对社会层面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如何提高大众社会安全感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调查报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公众对社会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和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两方面,了解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既有直接调查,又有侧面分析,通过搜集大量社会安全现实问题与对公众主体所做的调查对比进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透过数据发现公众潜意识的安全感现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调查了解社会安全感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使公众正确的认识与面对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对待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拥有正确的判断力,既不可过度恐慌,又不能置之不理。同时,该调查大体上反映了一定地域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原因,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以提高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品摘要

安全问题在当今世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安全感现状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随机抽取了保定市300名群众发放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社会环境与社会事件,对社会安全感现状加以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目前治安状况良好,公众普遍拥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然而,主观的安全感问题与客观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公众对安全感的界定绝大多数限制于人身安全的问题上。换言之,只要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就认为是安全的。通过结合社会性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安全感的主体分析,公众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感;从安全感的客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对公众的社会安全感造成潜在的威胁。有关部门仍需加大监管力度,从各方面提高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在201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成绩优异,由共青团保定学院委员会颁发二等奖荣誉证书。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 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安全感定义及相关研究: #sub2805927.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2010-6-1版 学习出版社 4.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走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社会治安和社会安全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它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安全问题在当今世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从金融危机、物价哄抬到食品安全、自然灾害,加之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频频曝光,公众的社会安全感令人担忧。对“社会安全感现状与原因分析”的调查研究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在我国,关于安全感的研究有: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决定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的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安全感作为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标志之一。 1988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持了《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的课题,这一课题在“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编制过程中,把《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作为其三个子课题之一;1988年和1991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安全感调查,深入了解了公众安全感状况;1998年,中国公安大学的《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发现居民社会安全感不容乐观,主要受社会治安状况影响。 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等人的《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发现上海市重点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的安定感、归属感、适应不良性上普遍表现出较为良好的状况,但在尊重感的获得上表现出普遍不足和显著差异。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