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实证调研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项目通过课题组的成员深入基层一线,调查探访浙江慈溪的大学生村官、当地负责人和当地居民,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作状况,发现当下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当地负责人和村官共同探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详细介绍:
报告分为活动成果篇和研讨篇。 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数与日激增,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应时而生,经历了从个别省份试点工程发展到全国战略工程的过程,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提出,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地区就业。但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总数不多,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由此,各级政府特别是政策制定部门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现状尤其是所面临的困难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因此,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情况,我们选取了在全国率先开始公务员考试选拔村官并且在全国第一个推行“一对一”大学生计划的地方——浙江宁波市作为研究对象,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实证调查中,我们充分采用了走访、问卷、个别交谈、现场采访、会议、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法、文献查阅等方法。在亲自走访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对慈溪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点面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采访基层干部,对基层百姓的问卷调查,多视角全方位认识大学生村官。这一切都体现在了活动成果篇。 研讨篇中,在掌握目前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调查数据,结合查阅大量文件资料,分别从“政策是美好的”和“现实是残酷的”写出了大学生村官制度政策与现实的差距,系统分析了选聘、管理、培养、激励和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大学生“村官”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一是选聘制度不科学,标准宽、适应差、发挥难;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下村难、工作杂、权力小;三是培养机制不健全,次数少、时间短、交流缺;四是激励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难、扶持少、通过学习、分析现有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及已有研究成果,就现有大学生村官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在“吾将上下求索”中,提出“三位一体、四大机制”,即将政府、社会、村官三位紧紧结合,相互联动,省、县、乡各级政府和大学生村官层层深入,就选聘、培训、待遇与管理、退出方面潜力全方面的系统化的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能真正做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作品图片

  • 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实证调研
  • 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实证调研
  • 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实证调研
  • 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实证调研
  • 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生村官现状实证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政策,从而理解“大学生村官”的时代背景,分析该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介绍展实证调研示初步成果:访谈实录、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等,以独特视角和贴近的姿态走访大学生村官,深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分析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和心理状态。 (3)通过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找出政策和现实差距,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我们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因大学生村官正处探索阶段,无成功案例可参考,尚未形成成熟理论与实践体系,有可研究性; (2)宁波在全国率先开始公务员考试选拔村官和推行“一对一”大学生计划。我们用“麻雀剖析法”,以小见大,有利于发现制度待完善之处; (3)实地走访“村官”及相关人员,获取第一手实证资料,来源真实,选角多方位; (4)不同以往政府机构人员组成的团队,课题组由当代大学生组成,更能从当代大学生视角看待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时期农村干部的重要政策,该机制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要课题。十二五规划和两会中,更指出,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 但因该制正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理论与实践体系,相关研究不多,无成功案例可参考。故该研究有利于各级政策制定部门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现状所面临的困难缺乏深入细致了解。

作品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经历了从个别省份试点工程发展到全国战略工程的过程,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我们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浙江宁波市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走访、问卷、个别交谈、现场采访、会议、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法、文献查阅等方法。在亲自走访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环境,对慈溪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交谈,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点面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采访基层干部,对基层百姓的问卷调查,多视角全方位认识大学生村官。在掌握目前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调查数据,结合查阅大量文件资料,写出了大学生村官制度政策与现实的差距,系统分析了选聘、管理、培养、激励和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分析现有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及已有研究成果,就现有大学生村官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三位一体、四大机制”,将政府、社会、村官三位紧紧结合,相互联动,省、县、乡各级政府和大学生村官就选聘、培训、待遇与管理、退出方面潜力全方面的系统化的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能真正做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0月,获得上海海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报告奖; 2010年12月,获得上海海事大学中远暑期社会实践优秀DV奖。 2011年3月,获得上海海事大学挑战杯校内选拔赛哲学和社会科学类二等奖。

参考文献

2006大学生就业率与择业观调查[DB/OL].中国教育在线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 《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 《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 慈溪市 《关于做好到村(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 南方周末 2010-09-21 《大学生村官的加分奶酪,该不该动》 《山西晚报》 2009年06月12日 《给大学生村官培训加上“情感”课》 荆楚网 2008-04-01 马会东 《北京大学生村官“回炉充电”的警示》 浙江在线 《今年浙江招1000名大学生村官 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培养》 宁陕党建网 2010-9-15 《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探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苑烨 《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调查方式

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走访、会议、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大学生村官关注的上升,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研究。 光明日报特别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的有关学者、专家和师生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全国9个省市区开展调查,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付建军学者,更是对此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撰写了《精英下乡: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路径回归——以大学生村官为例》《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实证研究》《角色认同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化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大学生村官为例》等多篇论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蔡杨则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现了"大学生村官"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尽管一些"大学生村官"的收入远远超过当地村干部的收入,但多数大学生村官仍认为自己的收入偏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村官自己认为"专业与岗位不对口,个人专业优势难以发挥";超过70%的人认为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对个人将来的出路有顾虑,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不会继续留在农村,他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由"工作分配"转变为"职业选择";"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由"组织选拔"转变为"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从"就业安置"转变为"货币补偿"。 辽宁科技学院文法系的张淑春则关注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制度中应当扮演的角色问题:《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有效机制的探讨》。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社所的万银锋在《“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对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论述了建立科学稳定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就必须在选拔机制、后续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的 林洁在《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中提出了应重点建立人文关怀的导入机制、求真务实的岗前培训机制、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公正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的 鉴学伟; 王国方; 谢丽辉则从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相当新颖。 学者谢丁则直面困难和现实,探讨了《河北大学生村官模式为何失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