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从“父母皆祸害”反观当前的中国家庭教育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项目从去年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的“父母皆祸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产生及其在网上发的帖子入手,研究该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不良亲子关系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性后果,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以及网站文章,总结并探究出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这在反观中国教育的同时,找出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方法方式
详细介绍:
“父母皆祸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人从小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等家庭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健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 本文首先介绍了“父母皆祸害”的问题概况,包括该小组的成立以及例举典型的事例,总结了父母“祸害”儿女的四种典型模式,指出了不良亲子关系在心理、行为、身体健康等方面对儿女们的种种危害;其次,探究了父母成为“祸害”在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最后总结如何让父母的爱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包括:充分尊重,不强行决定和选择;建立平等的关系;充分理解,善于沟通;父母本身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身教”;善于表扬;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要横向比较;给予自由,大胆放手,保护孩子的童真等。 总结:“父母皆祸害”,这个提法虽有些偏激的成分,但也不失为儿女送给父母们的一服“清醒剂”!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对孩子的教育是爱自己还是爱孩子,自己的爱是否让孩子能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撰写目的。通过探究“父母皆祸害”小组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反观中国的家庭教育,寻找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理论和途径,让家庭生活的美好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美好。二、基本思路。通过对“父母皆祸害”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子女与父母间的矛盾,了解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查阅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家庭教育中正确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科学性。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论文及有关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阐述,并使之运用于论文的写作之中。二、先进性。通对“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所发的帖子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些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自己的看法。三、独特性。本文不局限于指出“父母皆祸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以此为切入点,找出问题的,以“父母皆祸害”小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问题的探究,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的出现的种种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实际应用价值。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让那些只会抱怨父母的子女们,知道父母这样做的原因,从而更体谅父母的苦心。二、现实指导意义。减少家庭中的不和谐的因素,为促进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对此问题的研究,讲有利于中国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使父母能够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作品摘要

不良亲子关系对儿女们的危害 1、在心理上 ①产生逆反心理。中国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顶嘴,自己说话孩子只能听着并且认可,孩子稍有反驳便火冒三丈,觉得这个孩子和我作对好不听话,甚至拳脚相加。如此“教育”,自然起不到沟通的效果,强压之下的灌输不仅孩子不会真心接受,还会强烈反弹,逆反心理严重。 ②心理负担过重。有些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你亏欠我们的,所以一定要孝顺。说白了,就是现在我们养了你,以后你要回报我们。这样的孝道被渲染为美德,但本质上是一种交换。这样,孩子从小就有回报父母的心理负担,而且必然牺牲自我来屈从父母。 ③自卑的心理。一个广州女孩说:“爸爸经常无端端地就开口骂人,事情的起源都是很小的琐事,我小时候如此,现在还是如此,每个星期至少有两个晚上爸爸会破口大骂”。于是孩子就会生成“自恋人格”,即认为是自己导致了周围的一切,自己应该为这一切负责,就算到了工作中,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豆瓣网 “父母皆祸害”小组 百度贴吧 “父母皆祸害”贴吧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作家出版社,2009-1-1 池莉,《来吧,孩子》,[M],作家出版社,2008-6-1 张炳慧,《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M],海天出版社,2006-2-1

调查方式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观点是: 1、个性化教育专家萧斌臣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导致许多父母在面对越来越渴望个性化发展的新一代孩子时,相互产生了隔阂,甚至升级为矛盾。习惯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大多数家长,往往凡事在不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前提下,乐于为孩子代劳。结果,父母一个不起眼的决定,可能带给孩子无法抹去的心灵创伤。 2、家庭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对孩子要有充分的尊重,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选择,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以自由。当中,包括家长允许孩子犯错,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宽容地接受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这也是目前中国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为缺失的一环。 3、教育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罗琴分析认为,现在很多所谓的孩子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家长自身的认知不够,而被人为夸大出来的。家长应该充分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给了孩子健康向上的引导和尊重,让孩子在有情绪问题时,能有一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通畅渠道,可大大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 4、卢梭说:“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地服从人;同时,在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学会役使人。要让他在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到有他的自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