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
小类:
社会
简介:
广西蚕桑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广西的桑蚕产业既存在着不足又有着它独特的发展前景。而克服这两者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用科技支撑产业的发展而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详细介绍:
广西蚕桑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广西的桑蚕产业既存在着不足又有着它独特的发展前景。而克服这两者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用科技支撑产业的发展,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加工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程度,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综合效益。由广西省科技厅和农业厅共同组织实施的“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让我们进一步领略到科技为壮大这一产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实现“富民强桂”的重要支撑,深入落实“科技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各类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及发展水平。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篇社会调查主要介绍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能意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呼吁大家关注科技,注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本篇文章以种桑养蚕为线索,通过点面结合逐步介绍了科技创新对桑蚕产业的促进发展作用,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篇社会调查通过对“全国桑蚕先进生产基地”、“广西省最大的桑蚕示范基地”、“广西省桑蚕循环经济示范点”、“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广西省科技先进县(市)”——广西省宜州市关于特色产业——桑蚕产业的发展的调查分析,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近几年广西宜州市在科技创新的带领下,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突出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篇社会调查是关于当地的特色产业——桑蚕产业调查分析与介绍,让大家更进一步地了解桑蚕产业与其所带来的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能更好地推广桑蚕产业,带动桑蚕产业的发展及各地方的经济发展。让大家在桑蚕产业中看到科技创新在其中的支柱作用,强调了发展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和地方发展和提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作品摘要

广西蚕桑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广西的桑蚕产业既存在着不足又有着它独特的发展前景。而克服这两者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用科技支撑产业的发展,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加工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程度,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综合效益。由广西省科技厅和农业厅共同组织实施的“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让我们进一步领略到科技为壮大这一产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经济日报,2008-06-14 [2]科技助力桑蚕蚕业腾飞.广西日报,2007-10-12 [3]宜州运用科技变“粪”为宝.河池日报,2010-12-3 [4]宜州“蚕粪”摇身变“白银”.河池日报,2010-11-30 [5]打好技术创新牌 宜州科技工作特色分明 宜州市参加第十七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剪影.宜州市科技局,2008-01-09 [6]张协奎.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实现“富民强桂”的重要支撑[J].当代广西,2010(24):27

调查方式

走访,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外对桑蚕产业的研究比较多,但由于桑蚕的特殊性,使其发展成为了具有地域性的地方特色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与发展桑蚕产业的结合,可以使桑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形成片面性和封闭性,并能促使桑蚕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更好的结合。 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成果如下: 1.费达生.复兴丝业的先声.天津:大公报,1934.5.10. 2.费达生.建立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北京:经济日报,1985.3.9. 3.费达生.解放前从事蚕丝业改革的回忆(口述).北京:文史资料选辑,1985,(4):175—186 4.刘庆信. 家蚕抗氟性遗传育种方法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 5.崔为正.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实用化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6.牟志美. 山东省桑蚕真菌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7.牟志美. 家蚕微孢子虫病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8.刘训理. 桑蚕新品种“泰丰×晓晖”的育成与推广应用.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