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浙江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相关就业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课题组从就业、农村(社区)专业人才贡献及基层组织建设三方面对政策进行评价分析,分别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村(社区)两个视角对《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6-72)、《浙江省贯彻落实〈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实施细则》(浙组〔2008〕43号)两个意见实施近四年来的现实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在各项工作中放在前列的重点工作之一。2006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陆续出台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6-72)、《浙江省贯彻落实〈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实施细则》(浙组〔2008〕43号)两个意见。 本课题正是针对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两个意见”实施至今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综合提出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本作品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贴近时事,无论对于相关部门政策的完善还是对于大学生村官从业目标的明确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课题对于问题的分析旨在可以提起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村官问题的重视,完善相关政策,使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基层地区的建设以及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解决方案中一些实践性对策建议的提出还可以为相关部门解决现阶段大学生的其他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旨在讨论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对相关就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具有较强实用性,主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手法,运用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描述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调研究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和效果评估。

作品图片

  • 浙江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相关就业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 浙江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相关就业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组从就业、农村(社区)专业人才贡献及基层组织建设三方面对政策进行评价分析,分别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村(社区)两个视角对“两个意见”政策实施近三年来的现实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性的对策建议。通过设计问卷以及对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走访,对调研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提出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们的课题在立足大学生的同时,结合当下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并从《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6-72)、《浙江省贯彻落实〈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实施细则》(浙组〔2008〕43号)两个意见切入,将大学生就业和时事政策相融合,实现了“三点共线”。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对于问题的分析旨在可以提起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村官问题的重视,完善相关政策,使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基层地区的建设以及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解决方案中一些实践性对策建议的提出还可以为相关部门解决现阶段大学生的其他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品摘要

【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在执笔过程中,不时回想起那些调研采访到“大学生村官”们,他们的眼神里,有火热的激情,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大学生们要真正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打破农村、社区现行体制与机制上的制约和束缚,既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又建立竞争择优机制为关键。一项好的政策也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机制跟进,否则恐怕难免会偏离预期目标。这项政策,在可以预见的若干年内仍会持续,能否顺利解决问题,需要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和多方努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实践性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选聘机制 二、完善任职培训制度做好任职之前的培训是做好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保障制度 四、健全流动(准出)机制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于2010年11月在《统计科学与实践》杂志的公开发表论文; 2、作品将编入《浙江民生报告六》于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3、作品部分内容被钱江晚报、今日早报、人民网、网易、浙江在线、大学生村官网等多家平面及网络媒体选摘报道,扩大了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一一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J].农村工作通讯,2008(10). [2]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2008年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节选)[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4]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5). [5]史亚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8,(10). [6]赵小群·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2).[7]张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解读与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4). [8]栗振宇,彭煊.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9]黄正泉.中国村官的现在与未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10]段华明,汪晓红.考察与思考:现阶段干部下乡驻村[C].全国第17届社会学年会论文集,2007(7).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因为政策要求,在国内已有许多对于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的课题,但这些课题普遍从村官的素质方面进行调查,对于政策的具体要求落实情况不明晰。本课题,通过分层抽样的科学调查方法对浙江省内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并依据政策内容,从就业贡献分析、人才贡献分析、组织建设贡献分析三个方面解读政策,解读任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建设性意见。所以说,本课题从政策出发,经过详细调查,又回到政策的内容。这样的研究方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是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的,同时做到了科学研究与现实作用的结合。这点,国内对于在农村和社区基层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现状调查普遍没有做到。 同时,浙江省内对于在农村和社区基层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现状调查仍然较少,本课题恰好弥补这点不足。据统计,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力量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例如,2010年全国重要报刊刊登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文章为一千二百余篇,一批大学生“村官”网站在各地相继设立,在首都注册的“54大学生‘村官’网”注册用户达到6万人,引起了较大反响。 此外,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在引起国际方面的关注。 在国际方面,日本、韩国部分电视台曾经给予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大学生“村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重点。当今国外的大学生村官少之又少,而金融危机引发的高失业率对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同类研究成果作品在对策方法的提出方面仍不够详细,本课题则侧重意见的提出,减少了对现状的分析,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对于国外的就业政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