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当代中国公共住房的发展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文通过以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为研究对象,以两者的利弊为研究路线,通过创建专业化的运营机构,对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进行专业化的建设,来探寻目前中国公共住房发展的最优之路,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 详细介绍:
- 199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新政策。这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延续了近50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终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住房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集团消费转向个人消费,从而带给房地产业一系列变化。 实行住房改革已数十年之久,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十分关键而又矛盾重重的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中国目前需要专业的机构以公租房或廉租房的形式来解决普通公民的住房问题。 作品采用福利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全面地比较了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利弊,突出了租赁住房的优势。进而,以廉租房等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对象,公共住房建设的专业化为方法,将两个方向有机结合,就是现阶段解决住房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得到了最新的信息,而且将福利经济学引入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的比较之中,与刚刚进行的两会提倡的幸福不谋而合。同时,作品采用战略转变循环的中的几个重要步骤,将该专业化机构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自我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之后,住房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普通百姓正常生活的最大问题,是阻碍普通居民幸福的罪魁祸首。现阶段我国资源分配不合理,收入分配逐渐拉大,造成了很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作品提出的解决的方案,对解决现阶段的住房矛盾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如果能够被采纳执行,将会有效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
作品摘要
- 作品引言阐述了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思路,分析方法,以及我国公共住房发展方式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介绍了经济适用房的定义,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上,经济适用房不应该成为公共住房市场的主流,更不应该成为我国住房市场的主流,其余市场价格的差距以及住房部分权利的私有化是一部分人谋取巨额利润途径。所以,我国的公共住房市场,不应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 第二章介绍了廉租房...(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参考文献
- (1)《保障房不应该有开发商建》谢逸枫 中国价值网 (2)《公共与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3版 (2010年1月1日) (美国)约翰•布赖森(John M.Bryson) 译者:孙春霞 (3)《公共住房浪潮》 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劲松 (4)《公共事业管理:面对21世纪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国)戴维•麦克纳博 (5)《发展城市 减少贫困——城市发...(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文件,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当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大部分认为,我国的廉租房应该成为市场的主流。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认为,我国的出租住房占全部住宅中的比重是15%,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比率在65%左右,严重低于西方国家。在现有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要尽量的把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展廉租房等公共住房无论对中央政府还是低收入阶层的作用都更大一些。 至于公共住房建设的专业化问题,大部分部门还是委托专业化的机构(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