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追寻他们的脚印--河北省保定市流动商贩经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作品立足于“民生”,关注城市流动商贩这一弱势群体,以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为切入点,在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城市流动商贩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构想出“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将管理思路跳出了城管与流动商贩的博弈困境,将流动商贩经营同城市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独特性相融合,推动管理思路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流动商贩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 详细介绍:
- 选题独特,立足“民生”,关注城市流动商贩这一弱势群体,以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为切入点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文献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成果填补了在城市流动商贩经营现状问题研究方面的研究空白,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作品在对保定市流动商贩经营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流动商贩的经营特征、从业原因、从业的社会环境,明晰了城市流动商贩对自身经营行为的认知、经营态度与未来经营意向以及经营发展目标与诉求。结合保定市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解决保定市流动商贩问题的五项合理化建议:第一,保护流动商贩合法权益,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转变对流动商贩的管理方式,健全管理机制;第三,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流动商贩经营环境;第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合理分流城市流动商贩;第五,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商贩、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初步构想出实现流动商贩与城市发展相和谐的“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模式,使管理思路跳出了城管与流动商贩的博弈困境,将流动商贩经营同城市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独特性相融合,有效整合各方的利益,推动管理思路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流动商贩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品研究成果已提交保定市城市管理局,在2011年保定市城市管理执法干部专项培训交流会上,作品的数据分析结果、五项合理化建议以及“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认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作为弱势群体的城市流动商贩,与其相关的问题和矛盾向城市发展提出挑战。为客观真实地展现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解决流动商贩问题提供理论参考,项目组以保定市流动商贩经营现状为研究切入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关于保定市流动商贩经营现状的七项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保定市流动商贩问题的建议,初步构想出实现流动商贩与城市发展相和谐的“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品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文献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保了作品的科学性。 作品选题独特,立足"民生",以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为切入点,填补了在城市流动商贩经营现状问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空白。作品构想出“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模式,克服了政府单方治理的局限性,为城市流动商贩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在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城市流动商贩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构想出“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将管理思路跳出了城管与流动商贩的博弈困境,将流动商贩经营同城市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独特性相融合,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流动商贩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品研究成果已提交保定市城市管理局,在2011年保定市城市管理执法干部专项培训交流会得到了应用和认可。
作品摘要
- 城市弱势群体是城市发展中的客观存在,而城市流动商贩正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项目组围绕河北省保定市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阐述了流动商贩的经营特征、从业原因、从业的社会环境,明晰了城市流动商贩对自身经营行为的认知、经营态度与未来经营意向以及经营发展目标与诉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保定市流动商贩问题的五项合理化建议,并构想出实现流动商贩与城市发展相和谐的“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模式,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流动商贩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研究成果已提交保定市城市管理局,在2011年保定市城市管理执法干部专项培训交流会上,作品所提出的数据分析结果、五项合理化建议以及“流动商贩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认可。
参考文献
- [1]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杨晓旭,王林等.北京街头无照经营商贩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南方人口,2009(04) [3]王亚新.公共选择视角下的城市流动商贩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9(08) [4]于国.现代都市流动商贩的三维治理模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5]边芳芳.流动商贩治理视角分析及其制度重构,J.社会发展,2010(21) [6]潘登科,张蕾.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3) [7]文进.广州无证流动商贩的政府规制, J.商场现代化, 2010(03) [8]石磊等.六位一体:流动商贩治理的公共服务模式探究,J.企业家天地,2010(04) [9]林师礼.浅析北京市城市管理和无照经营之问题,J.经济管理者,2009(21) [10]陈立兵.弱势群体的自雇就业权利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J.中国行政管理,2009(12)
调查方式
- 调查方式主要有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城市弱势群体是城市发展中的客观存在,与其相关的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市的流动商贩问题也正在不断显现并加剧。因此,对流动商贩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对于流动商贩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如各国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流动商贩作为一种非正式就业渠道,是弱势群体生存和获利途径,具有积极的社会安全阀门功能,同时也方便了市民,活跃了市场经济。学者的争议之处仅在于如何发挥流动商贩的合理功效,以服务城市和社会。 在流动商贩问题的外部负效应方面,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无证流动商贩无质量安全和售后服务保障,不利于城市道路畅通和环境面貌整洁,对合法的工商经营者不公以及可能通过侵害公共利益而逃避承担社会成本等。而这些认识均是站在市民、政府、其他经营主体等相关利益群体的立场和角度上形成的,忽视了流动商贩对自身经营行为的认知。 针对流动商贩存在的合理性和外部负效应,在流动商贩治理措施方面,国内外学者从人性化管理、综合管理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对流动商贩的管理要在本着执行法规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人文管理是新时期公共管理追求的目标,人文关怀也应该渗透在流动商贩管理的各个环节,否则最终损害的是社会和谐;还有学者运用治理、善治理论,提出了服务规范系统——商贩自治系统——社会监督系统的现代都市流动商贩的三维治理模式,但是,由于城市发展的差异性与流动商贩自身的局限性,该模式不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将流动商贩经营同城市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以及管理理念的独特性相融合,是实现我国城市流动商贩治理模式创新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流动商贩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当前学术界主要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城市管理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但研究并不全面,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未从流动商贩自身出发,缺乏对这一群体进行深入地实地调研,更没有学者对流动商贩经营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而流动商贩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流动商贩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我们以保定市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综合借鉴前人的研究理论,剖析流动商贩的经营现状,在真实客观了解流动商贩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流动商贩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探求城市流动商贩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