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水流进来,人走出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扎龙湿地,其多样资源是该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投入资金、管理及开发利用等问题,如湿地人鹤争地严重、湿地水源被农用灌溉截留、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水资源短缺等,致使其总体上在萎缩和退化,曾两度发生沼泽大火,危及鹤乡生态,影响经济发展。在分析扎龙湿地缺水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长效补水机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 详细介绍:
-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扎龙湿地开始持续性干旱缺水,虽经1998大水但2001年起又进入干旱缺水状况。近二十年来,扎龙湿地平均年来水量不足1亿立方米,由于长期缺水造成湿地萎缩、湖泊干涸,芦苇及草甸严重退化,鱼虾锐减,荒火频繁发生。缺水同时也导致了湿地水质不断恶化,这些都对丹顶鹤及其它水鸟的栖息繁殖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当地居民主要经济来源芦苇、羊草、鱼虾等生物产品也严重减产,生活日益贫困。 我们从水质问题着手,浅析湿地存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调查水问题对丹顶鹤等珍贵物种的影响,以及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采访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员、相关学者,了解长效补水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记录他们对这种机制的观点、看法,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其它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可行性措施。另一方面,长效补水措施已经实施一年的时间,我们将走访周边的居民、负责的单位及部门,客观反映扎龙地区的现状,从侧面了解长效补水机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 在对长效补水措施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这种机制的推广价值进行分析。探究该机制的优势和弊端,思考其它有类似缺水问题的湿地是否可以借鉴这一创新性举措来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预计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通过走访专业人员为我们解决。 生态的和谐发展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基础,也是关键环节。通过这次实践调查,希望能够让更多不同地区的人了解到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长效补水情况,提高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度,并深入分析它的推广价值。一方面,可以引起更多人对湿地水资源问题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其它的湿地保护提供宝贵的经验,面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和预防措施,摸索自身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是身为龙江人对家乡和谐生态建设的回馈与希冀,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为大力宣传生态和谐工作的社会责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目的:在分析扎龙湿地缺水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长效补水机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2.基本思路: 扎龙自然现状 ↓ 缺水现状 ↓ 保护对策与建议 ↓ 长效补水机制初见成效 ↓ 该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科学性、先进性 黑龙江省是全国湿地资源最多的省份之一,有天然湿地面积434万公顷,对其它缺水的湿地来说,扎龙的补水措施具有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独特之处 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独特之处体现在补水的同时,实行居民外迁举措,事关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等现实问题,保护区及相关部门对移民的一系列前期安排及后期安置都将成为此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实际应用价值 1.1生态价值: 保证其生态平衡更是对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 1.2发展价值: 调查生态保护现状对旅游业发展具重要的意义。在保障局部地区气候状况的相对稳定和地区工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上具有经济发展意义。 2.现实指导意义 为其它湿地保护区生态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为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走出新路子、开辟生态和谐的新局面积累第一手翔实资料。
作品摘要
- 黑龙江省有大面积湿地,其中以扎龙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名声最为显著。在扎龙湿地中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景观资源,湿地资源是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投入资金、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如湿地人鹤争地问题严重、湿地水源被农用灌溉截留、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湿地水资源短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不够等,致使扎龙湿地总体上在萎缩和严重退化,甚至曾经两度发生沼泽大火,严重危及鹤乡生态,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在分析扎龙湿地缺水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长效补水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健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全省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以解决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2010年6月,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创新基金立项; 2.2010年9月1日,黑龙江省林业厅动管处颁发项目实践证明; 3.2010年9月15日,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发表,题为《聚焦扎龙长效补水机制,共创和谐美好生态环境》,当日点击率超过7500人次; 4.2010年9月,于浙江传媒学院《传媒青年》暑期专刊《夏之履痕》上登载; 5.2010年11月,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创新基金结题; 6.2010年12月,项目负责人获得浙江传媒学院暑期实践“优秀个人”称号。
参考文献
- 1. 李长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读本——走近扎龙湿地》.2005 2.黑龙江省林业厅财政厅.《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长效补水机制协调会会议纪要》.2009,9 3.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方案》 4. 李长友.《扎龙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对策研究》.2010,4
调查方式
- 自发组织了为期一周的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等调查,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了大量官方资料及文件,并得到了该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同时在当地拍摄了大量的图片、照片以及影像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当前国内该领域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针对黑龙江省这种湿地大省的补水方案也没有被进行专门的研究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