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中国现代作家与小城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此书主要是探讨小城作家与其青少年时期所生活的小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探讨这些小城对他们的创作与为人的影响,其着手角度主要是从他们小时候生活的典型事例和其故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来加以论述的,并作出相关的阐述与评价,这样可以让读者对这些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源泉,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 详细介绍:
- 从文化类型学入手,把小城作为一个母本,考察“小城之子”这一群体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揭示小城这一特殊的文化土壤对众多杰出人才的塑造过程,可对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作家身体谱系和文化身份背景的解释;借助“小城文学”这一视角认识中国一大批现当代作家的深层文化心理和美学旨趣,可以成为深入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百年来新的研究范式;把小城文学放到都市文学与乡村文学之间来从事地域文化批评,可以拓展新的研究视阈;从文化属性入手,把小城放到整个民族传统中去观照,可以凸现它的二重性、中介性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中年心态、中间文体,乃至地理环境、气候种族等方面的关系,思考由小城人格,小城意识、小城心态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正面价值或负面效应,为重铸新的民族性格,探索文化发展规律,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 考察小城作家这一群体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揭示小城这一特殊的文化土壤对众多杰出人才的塑造过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作家身体谱系和文化身份背景的解释,探索文化发展的规律,提供必要的参考。 基本思路: 将中国现代作家与小城分为若干子题:如鲁迅与绍兴、郭沫若与沙湾、茅盾与乌镇、等。 在收集、整理作家传记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层面的东西。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论文初步建构了“小城作家”与“小城文化”的研究框架,从现代中国文学大批名家的创作历程与“小城”的联系出发,从理论上作了独特的思考和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的借鉴基础上运用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展开研究,具有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实用价值: 考察小城文学作家这一群体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揭示小城这一特殊的文化土壤对众多杰出人才的塑造过程,为探索文化发展的规律提供必要的参考。 现实指导意义: 本论文对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小城的初步探讨,意旨在于开启作为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小城作家和以小城为背景或角色的小城文学研究。 同时,本论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创新、推动“文学的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均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品摘要
- 此书主要是探讨小城作家与其青少年时期所生活的小城之间的关系,其着手角度主要是从他们小时候生活的典型事例和其故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来加以论述的,并作出相关的阐述与评价,这样可以让读者对这些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源泉,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 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中文数据库 网络电子书 相关作家作品集
调查方式
- 无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就目前的小城文学研究,一方面具有还原意识,即试图透过文学中的叙述就“小城风貌”、“四季风物”、“日常生活”、“家庭伦理”、“边城意象”等小城场景,以及“小城人格”或“小城性格”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小城和小城人的生活,认识小说审美艺术之外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另一方面,目前的小城文学研究在对象的定性定位及观照的角度方面,又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或以都市文学来反观小城文学,从而建构都市文学自身的批判话语,以至于将小城文学本身的研究边缘化;或以乡土文学为小城文学之另一极,从而将小城文学作为乡土文学之具现代文化内涵的前提,以至于将小城文学稀释化到“乡土文学”或“乡镇文学”话语中;尤其对作为“小城之子”的小城作家的身体谱系研究,缺乏自觉的认识;对小城文学的文化阐释和审美解读也多付之阙如。这些研究,虽然对唤醒处于蛰伏状态中的小城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却不利于确立小城文学自身身份的独立性。 而本论文把小城作为一个母本,考察“小城之子”这一群体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揭示小城这一特殊的文化土壤对众多杰出人才的塑造过程,可对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作家身体谱系和文化身份背景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