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走向碧水蓝天的生态城市——来自煤炭老工业基地生态改造工程的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撑。本项目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和要求,在充分调查了解徐州市生态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市民的环境感知和城市的生态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煤炭老工业基地生态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研背景,根据徐州煤炭老工业基地在“矿竭城衰”景象显现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阐述本次调研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调研的方法与思路;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徐州市实施的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化工程、道路工程、新能源和清洁技术产业园、环境综合改造与整治工程等生态改造工程,详细阐述了各项生态改造工程的具体政策、措施和相关的指标效果;第四部分为本作品的核心部分,分别从市民的环境感知和城市生态化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城市生态改造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综合分析了生态改造工程的实际效果,探讨了环境与经济并重的振兴模式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适宜性,分析了生态改造工程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通过对徐州生态改造工程及其效果的调查分析,探讨老工业基地增强资源承载力、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寻求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的路径,为指导类似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思路:对徐州市生态改造工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市民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情况、城市整体生态化发展趋势、城市内部构成要素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提出徐州老工业基地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内容客观、方法科学、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专业知识基础扎实。 先进性:前沿性。将市民的感知和生态化评价相结合,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针对性。针对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的实际,探讨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独特之处: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市民的感受到城市生态化水平,全面分析生态改造工程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作品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通过对徐州煤炭老工业基地实施的生态改造工程及其实际效果的分析,探讨环境与经济并重的城市发展途径对资源濒临枯竭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适宜性,进而从生态学角度肯定并完善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模式,指导老工业基地的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并为徐州老工业基地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作品摘要
- 本次调研以徐州煤炭老工业基地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了解徐州的城市生态改造工程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依据问卷调查,分析了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情况和满意程度,并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城市发展的相关数据,评价了生态改造工程对城市生态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徐州环境污染状况,市民对城市环境普遍存有正面的感知,生态改造工程不仅提高了城市整体的生态化水平,也加快了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子系统的协调,推动城市逐步走上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健康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于2011年4月参加XX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Roseland M. Dimensions of future: An eco-city Overview//Roseland M, ed. Eco-City Dimensions. Canad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97: 1-12. [2] 黄肇义, 杨东援.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城市规划, 2001, 25(1): 59-66. [3] 徐志虎, 白庆华. 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生态学杂志, 2011, 30(3): 621-628. [4] 丁圣彦, 李志恒. 开封市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J]. 地理科学,2006, 61(7): 752-762. [5] 胡春雷, 肖玲.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23(2): 13-16. [6] 李宏文. 城市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方法探讨 [J]. 生态学杂志, 2003, 22(1): 66-68. [7] 马世骏,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J]. 生态学报, 1984, 4(1): 1-9. [8] 陈亮, 王如松, 王志理. 2003 年中国省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8): 1794-1800. [9] 吴琼, 王如松, 李宏卿, 等.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生态学报, 2005, 25(8): 2090-2095. [10] 李艳春, 王义祥, 黄毅斌. 1996~2006 年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变化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9, 24(2): 162-166.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解决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经济颓废等问题而提出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国家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也是城市的发展问题,国内外为健康的未来而重塑城市的做法很早就有,但大都是针对某一城市问题进行的,如著名的巴黎改建、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库里蒂巴生态城市建设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建设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因此,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不仅仅涉及经济复苏问题,而且还涉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问题。可见,以往的城市改造和重塑的成功经验,已不适用于任何一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寻找新的模式和途径。 尽管不同城市的基础和发展状况不同,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向着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方向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学思想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关于城市生态建设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如城市生态承载力问题研究、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城市生态化水平的评价、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等,这些成果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州煤炭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紧紧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坚持经济与环境并重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改造工程,关于这一举措的所取得的成绩,许多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都做了大量的宣传,一些学者也从环境污染、道路整治等方面分别作了科学地分析和研究,但将居民的环境感知、城市整体生态化发展趋势和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生态位的演变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的却未见报道。本调研报告既希望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定量研究,探求真实可靠的分析结果,以指导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