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面向民生的城市居民供水问题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城市居民供水问题的研究是从供水和用水两个方面来分析宁波城市居民供水的现状并进行绩效评价,深入分析供水管理、水质水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城市居民供水完善对策,以期对城市供水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切实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
- 详细介绍:
- 保障民生是本项目研究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分析供水价格对居民生活成本、饮水安全、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促进供水机制的完善,有助于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其知情权、提高其节水和环保意识。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加强二次供水管理 (1)为了加快理顺我市中高层住宅二次管理体制,建议尽快出台明确中高层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归属的有关文件。在政策上明确老中高层小区、在建中高层小区和新建中高层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的移交、改造及验收,逐步形成由供水企业负责抄收和日常维护管理的二次供水管理体制,实行同网同价。 (2)建议市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宁波市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规程》。在技术上明确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降低二次供水系统设施的安全隐患,促进二次供水的健康发展。 (3)建议供水企业加强二次供水水费的管理力度。及时与各物业公司沟通,调动其收缴积极性,强化欠缴水费的催缴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二次供水水费管理模式;同时供水企业应与市有关部门协调落实二次供水系统的日常维护费和移交改造资金,持续发挥二次供水设施的正常功能。 本项目参与的审计项目关于已经形成了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政府决策建议稿《理顺本市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实施意见》,政府通过了审议,并计划投入资金约2.66亿元,从2011年起到2013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目前,根据《实施意见》相关精神,首个二次供水专业管理部门——宁波市二次供水公司正式挂牌。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对中心城区2331幢中高层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358个二次加压泵站进行大规模改造,预计12.3万户、约37万人,将逐步用到与出厂水基本相同水质的自来水。宁波市审计局已于2010年以审计专报(2010年第23期)形式上报市政府,该专报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11月,市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上作了专题研究,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理顺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甬政发〔2011〕7号),理顺了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城管、发改、财政、建设、卫生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作了明确分工,对中高层二次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和主要工作内容作了具体部署,切实解决了中高层住宅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卫生安全。 2.完善分质供水管理 (1)拓展分质供水的内容 不同的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各有差异。宁波市目前分质供水主要思路是工业供水和生活分离,分质供水的内容可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非饮用水系统中对水质要求较低的情况下,用水对象可以有多种水源可供选择。 工业用水的冷却水由于水质标准要求不高,可以选用海水、污水再生水或者工业原水等作为水源。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也相对较低(但部分用水有自身特点,如混凝土搅拌用水需符合相应水质条件),则可以因地制宜的选用雨水、海水、再生水等水源。 目前,城市绿化浇灌用水、洗车用水均来自于自来水,占优质水较大的比例。为了减少优质水的使用量,使居民用水得到更大的保障,可逐步推行使用工业水。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可以实行分质供水,即将饮用洗漱用水和清洁用水分开,分别供应不同水质标准的水。对于目前工业供水使用率低的问题,政府可出台相关的规定强制执行,如规定对达到一定用水规模的工业企业,必须使用工业水,并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 (2)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 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量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优质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价值的日益提高,以及我国城市类型对污水回用率和处理率的明确要求(见表7),城市污水回用成为必由之路。 根据城市供水需求的功能区分,除生活、生产用水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供水是为了满足改善环境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绿地的发展,需要一定量的满足卫生要求的低品质供水,如城市园林绿地的灌溉、城市水景的补充水、汽车的冲洗、道路的浇洒、厕所等的冲洗等。因而可将城市污水再生后单设管网,就近用于园林绿化、清洗车辆、喷洒道路、冲洗厕所等,在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水处理费用等方面存在着优势,对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城市运作成本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7 不同类型城市的污水回用率和处理率 城市类型 城市类型城市污水处理率(%) 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 节水型城市 ≥40 ≥20 生态园林城市 ≥70 ≥30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70(2005年1月1日起) 卫生城市 ≥30 3.建立低收入人群保障制度 水价上涨直接影响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必须积极采取社会保障、财政补贴、价格优惠等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保障措施纳入水价调整方案中,在调整水价时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并根据水价调整的影响,对低收入家庭因地制宜地采取提高低保标准、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确保其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在调价前,市物价、民政、财政、劳动、统计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调价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程度的专项统计调查及测评工作。要建立与物价指数相衔接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当低收入居民用水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应按照一定比例相应提高。要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水价补偿制度,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价格直接补贴,补贴资金从财政收入和因水价调整受益者的超额收入中解决。 4.非居民用水实施阶梯式水价 在深刻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下,进一步完善水价征收方式。阶梯式水价在理论设计上是非常成熟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较大的操作障碍。由于城市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实施效果也差异较大,除个别城市外,大多数城市在实施过程均遇到较大困难,有的变通执行,有的中途取消,使政府部门及水司本身陷于较为被动的境地。宁波作为阶梯式水价试点城市,居民阶梯式水价的已初具成效,全面推行阶梯式水价的条件已经相对成熟,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居民用 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5.实施丰枯季节水价 宁波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最大。实行丰枯季节水价,可以充分利用水价的杠杆作用,调节用水户在夏季的用水需求,使用水行为适应水源的年内变化规律,缓解水资源紧缺季节供需水矛盾,提高供水与用水的效率。缓解缺水城市在夏季用水高峰期的供需水矛盾是实行供水价格季节性加价政策的先决条件。我们夏季在原有的水价基础上,在除居民生活用水外,工业服务业适当增加水价,即通过价格制度建设,调节供需矛盾,推动建立一个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全面保护、优化配置、注重节约、高效利用。 6.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 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地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以及水库库区群众的切身利 益。要切实围绕保护饮用水源,促进水源地发展为目标,以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经济补助和生态保护约束机制为重点,合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有效控制水资源污染源头。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资金、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搭建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群众参与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努力探索和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严格管理,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保护水源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明确水源保护责任,加强领导和落实监管,及时查处污染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逐步关停和搬迁一些污染企业,从源头上消除点源污染。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农业模 式转变的力度,扶持山区生态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发展山区有机农作物,控制畜禽的养殖规模,通过产业结构引导、转变种植模式和加大水源保护补助力度,逐步推进各污染源的治理,有效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7.建立健全供水成本约束机制 供水企业存在人员超编、工资费用大、管网漏失率高等问题,直接导致供水成本的增加。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供水企业人员庞大,工资福利费用支出高。应该根据供水企业的规模和产权结构,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测定岗位工作量,实行定岗定员,降低工资和福利费支出。宁波市引水工程和供水管网都属于自来水公司,相关设施的维护成本较高,管网漏损率也较高。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量,合理使用设备,减少维修费用。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减少迫切性不强的项目投资,控制折旧费用。加强计量管理,及时对流量计进行校验,减少管网漏失水量,实施报漏奖励制度等。 此外,还要加强对供水企业的成本监审,供水成本监审是政府定价的依据,也是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水价前的必经程序,强化对经营者的成本约束,防止其利用水价调整之机向消费者转嫁不合理费用支出,保护民众权益。包括实行供水企业成本预审制度,即预先对供水企业的成本构成进行长期的监管和审核,及时剔除不合理成本构成;实行供水成本认证制度,即对企业的上报成本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明确成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审批价格;实行专家审核制度,即在水价格调整之前,组织经济、水利、物价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供水企业的现实成本和费用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评价。 8.完善营业系统管理 供水企业内部管理主要是对制水和收费两大主体的管理,称其为“吃水费”。总公司对吃水费的部门财务、计划集中管理,统一下达生产经营计划,制水和收费部门不是独立法人。总公司对这些部门的管理和成本进行全面负担,按计划支出制水部门各水厂的生产用电,净水剂及消毒材料、工艺设备维修,改建工程和管理费等;按计划支持收费系统的管网维修和扩建及管理费等,但是在实际的用水量调度过程中,为保证社会效益,生产和计划量会有一个供销差,这个是由于制定供水计划的不科学,从而导致了成本的增加。在收费系统环节上,要加强用户管理,严格鉴别和区分不同类别的用户,保证水费征收的合理性。因此供水企业内部应当最大限度减小供销差来完善其营业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大量增加,水资源闲置等问题。城市供水有偿使用机制的建立,使城市供水产品与服务逐步商品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通过这种商品化的使用或消费机制得到补偿。近年来,城市供水有偿使用机制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的可经营性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显著的可经营化趋势,给供水企业内部的管理带来 了较大的改善。 9.加强管道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自来水管道设施主要是管道材料的选用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水污染现象。对自来水的输送主要采用长输管道运输,对在役运行管道的实际情况要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管道腐蚀监测是管道完整性评价的一部分,通过管道腐蚀监测可以作出针对性的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监测可以使管道处于安全可靠的受控的工作状态,水管的完整性主要涉及到管道的设计压力,施工,运营,维护,检修的各个过程。利用高性能的防冻材料以避免受冻造成的停水现象和水管破裂的情况。大面积撤换原有的旧制管道,更换为高性能的材料,可以智能地接受监测系统的管理,例如运用水压来产生运转电力,并用此电力来发射超音波以侦测水管状况,然后将检测信息传回到各地的供水站,对于水管破裂处可以精准定位。从而达到水资源的节省和保证水质的目的。因此,需要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水管全程监测系统,目前主要是采用智能光纤管道管理和智能监测这两种管理方式。 10.加大节水环保宣传和教育 节约用水,是以社会节水、全民节水为目标。在宣传节约用水时,应立足于本地的水资源状况,充分考虑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及城市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因事而地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针对公众节水意识上的认识误区及障碍,展开富有成效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首先,要强化对政府官员的法律、政策和理论认识上的宣传,使其树立正确的节水和水资源的管理观念,在决策中自觉重视到节约用水。其次,要面向公众,发动群众,把宣传节约用水的重点放在公众中间。第三是要立足长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应当把我国现实的水环境及水资源状况纳入教育体系中。 第四,舆论、媒体及有关部门及时接纳并受理对浪费水、造成水环境污染的行为的严肃查处,及时予以曝光,进行深层次地追踪报道,抓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引起公众的充分关注,逐步形成全民节水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强化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以适宜的方式,较低的投入成本,取得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通过宣传节约用水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公众环保意识增强的效应。 虽然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但是真正将节约用书落实到实际行动的人却不多。因此在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要实施奖励制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扬,评比节约用水的先进模范,让这种荣誉深入人心,让用户有足够的动力来长期节约用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项目的撰写目的是提出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和促进节约水资源,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对策建议,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终目的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保障民生。 本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从供水和用水两个方面来分析宁波城市居民供水的现状并进行绩效评价,深入分析供水管理、水质水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城市居民供水完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项目的研究是围绕城市居民供水问题展开的,紧密联系当前的宏观政策背景2011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在调研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使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较高的理论深度。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提出在工业、服务业行业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采用居民分质供水,分别供应生活饮用水和清洁用水等。城市绿化及洗车引用工业供水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在城市居民供水问题中,本项目参与宁波市审计局项目提出关于中高层用户二次供水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在第91次常务会议上作了专题研究,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理顺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计划投入资金约2.66亿元,并对中高层二次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工作内容作了具体部署,切实解决了中高层住宅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卫生安全。这项建议对我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要“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问题已作为重大战略问题被纳入政府工作重心。城市供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供水机制的完善与否关系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宁波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可用水资源逐渐减少,面临开发和保护的双重压力。宁波在城市供水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项目将对宁波城市供水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用水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供水和用水两个方面来分析宁波城市居民供水的现状并进行绩效评价,深入分析供水管理、水质水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城市居民供水完善对策,以期对城市供水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切实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论文 《政府环境审计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的视角》(已录用) 2.项目和会议 (1)参与2010年宁波市审计局重点审计项目《宁波市水资源与城市供水情况审计专项调查》实践工作工作(2010.7-2010.12) (2)参与2010年宁波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宁波市水资源审计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 (3)参与2010年宁波市青年审计论坛及绩效审计研讨会
参考文献
- [1]施春红,葛华军.城市供水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2007(6). [2]董锐.城市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措施[D].乌鲁木齐,2010(10). [3]朱晓林.美国自来水业规制体系改革与绩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4]杜红,杜英豪.美国水务行业所有制结构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4(12). [5]林晓惠,谢天宏,景有海.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探析[J].给水排水动态,2008(5). [6]李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价定价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10(3). [7]孙海春.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9). [8]朱颂梅,唐德善.水污染与城市供水安全[J].河海大学,2008(1). [9]刘齐.重视水安全问题的战略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2010(9).
调查方式
- 参与宁波市审计局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的方法,对389户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走访的方法,对重要水源地的污染及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翻阅相关报刊书籍,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国外的研究与实践 世界上各国比较普遍采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一般有三种。一是按行政分区管理为主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按流域管理为主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三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分区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从国外水资源管理的模式来看,大体都是根据各自国家的水资源特点,以水权的国家所有或公共所有来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法国的水资源管理原则,是按照统一管理、流域管理、用水户以及各涉水部门共同参与、利用市场经济机制的原则。法国比较注重按照水的自然特性,以水的自然水文流域单元进行统一管理,以利于水的合理利用Ostrom发现,通过集体分配、管理与互相监督的制度性安排也可以使资源达到较好的使用配置。 (二)国内的研究与实践 朱颂梅,唐德善(2007)认为调整水价既要让公众少用水,更要让公众用好水、用得起水。西文(2009)从保障民众知情权的角度来看水价调整,认为水价改革不能“被听证”,必须参考各个地方的收入水平,逐渐推进。当然,价格是一把双刃剑,李磊(2009)指出适度调整水价,以及实施阶梯式水价,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质、加快污水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孙建辉(2007)在适当时机,将水务集团部分推向市场,进行公开招商,吸引非公投资,打通民间资本进入供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渠道。 董锐(2008)认为,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为供水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水资源浪费。陈静,彭利华(2009)指出大力推广采用优质的新型管材; 夏海芳(2009)提出要加强管网管理力度、探漏力度;加强与各供水企业交流技术经验。 (三)研究与实践现状评述 从城市供水的政府管制、城市供水技术的完善、城市定价机制研究三个方面来看,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现状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主要从管理和技术方面来研究城市供水问题,没有从居民用水的角度来分析供水问题,少数学者分别从促进节约或居民承载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水价的影响,但没有全面分析城市供水对民生的影响。 (2)从研究与实践的方法来看,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项目调查法,没有结合宏观政策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 (3)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对城市水务机制中提出引进多元化资金,并组建水务集团,但是实际落实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