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吉林松花石产业的调查及高校松花石雕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项目主要围绕吉林松花石、砚产业的实践性、应用型雕刻设计人才需求及高校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展开。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具体解析吉林松花石、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论文的具体撰写思路则是以地方高校现有的办学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性、应用型松花石产业设计雕刻人才为切入点,力图探索出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艺术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的成功模式。
详细介绍:
松花石产于清朝的发祥地长白山区的浑同江两畔,因其质地坚硬如玉、色彩艳丽柔润、形状自然多变为宫廷御用,民间产量极少。改革开放以来,松花砚、松花奇石产品成为吉林省文化产业新兴的一支奇葩,经过政府政策支持及几代松花制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升级,被按照吉林省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和地标品牌来打造。随着通化市及长白山周边地区松花石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松花石、砚产业的设计、雕刻、加工方面的艺术人才可谓是十分缺乏,而目前只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和个人相继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松花石技能培训部,我省高等院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培养松花石雕刻方向高端人才的专业,市场中众多的松花石、砚生产企业对实践性、应用型高端设计雕刻艺术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地方高校是现代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其发展的另一方向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工作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目前省内开设松花石砚设计、雕刻相关专业的正规院校为数不多,人才缺口较大。本项目主要围绕目前松花石、砚产业高端设计人才的现状,以培养新的实践性、应用型松花石产业设计雕刻人才为出发点,探索高校松花石雕刻艺术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力图培养适应地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能够引领地域经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导向的现代“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作品图片

  • 吉林松花石产业的调查及高校松花石雕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吉林松花石产业的调查及高校松花石雕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吉林松花石产业的调查及高校松花石雕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吉林松花石产业的调查及高校松花石雕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吉林松花石产业的调查及高校松花石雕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次项目调查主要围绕松花石、砚产业新的实践性、应用型设计雕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而展开,论文主线是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松花石、砚产业高端设计人才的现状,采访了解松花石产业者对松花石雕刻艺术实践基地建设的合作理念、运行方向的建议。作品撰写以培养新的实践性、应用型松花石产业设计雕刻人才为出发点,弘扬传承吉林省优秀的松花石文化,进而对目前吉林省松花石、砚产业高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自己的设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项目通过实地拍摄和录音、视频采访各位松花石产业的领军人物对于松花石产业发展的见解,记录具、有代表性的松花石砚艺术作品的原材料采集、加工、制作工艺流程,进而通过项目组成员汇总数据资料后与指导教师的多次集体研讨和科学分析,寻求切合长白山地区松花石产业发展实际所需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出适应松花石产业发展现实需要、能够引领松花石产业发展导向的现代实践性、应用型特色高端人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是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其发展导向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工作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篇论文的立项和论文撰写就是以长白山地区现有的松花石产业人才需要为依据,积极寻求地方高校美术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迫切要求,积极探索与地方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基地培养模式。

作品摘要

松花石产于清朝的发祥地长白山区的浑同江两畔,因其质地坚硬如玉、色彩艳丽柔润、形状自然多变为宫廷御用,民间产量极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白山周边地区松花石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松花石、砚产业的设计、雕刻、加工方面的艺术人才可谓是十分缺乏,而目前我省高等院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培养松花石雕刻方向高端人才的专业,市场中众多的松花石、砚生产企业对实践性、应用型高端设计雕刻艺术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本项目在多次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的人才需求、松花石产业的运行规律和高校现行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提出了在松花石产业现有设计雕刻人才高端培训及后备人才培养应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办法,整合多方资源,寻求切合通化地域乃至长白山地区实际的高校办学思路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进而通过构建、优化新的具有地域特色实践性、应用型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确保培养出适应松花石产业发展现实需要的现代实践性、应用型的特色高端人才,持续在地方松花石产业人才培养链条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及独特作用。 关键词:松花石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应用型、设计雕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论文《谈松花石、砚独特的艺术魅力》发表于《通化师范学院校报》。 2、苑钊伟同学利用电脑机械雕刻的松花石砚作品《仿清宫葫芦砚》被通化市工艺美术厂选为2010年创新项目。 3、杨庆、苑钊伟、欧阳嫄同学被选为青年同学代表,参加通化市工艺美术家协会成立大会,其中苑钊伟同学被选为通化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第一届会员。 4、论文《松花石产业实践性、应用型设计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发表于省级刊物《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5、杨庆同学设计的《人参娃娃》松花砚参加通化市首届松花石产品雕刻设计大赛,获得优秀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东见,李春成,张成国,叶满华.松花石基本特征及其分布[J].吉林地质,2003,(4). [2] 孟昭轲.吉林长白山松花石概况介绍,答记者问,2008. [3] 孙德彪.区域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个案的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4] 廖惜春,黄清容.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J].《实验室科学》 2006.(6). [5] 杨春生,李军.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J].江苏高教.2006(5) [6] 王实.中国宝玉石资源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中国制砚、赏砚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名砚名家辈出,而东北松花石砚因其面世晚、采量小、皇宫大内御制、清末战乱频仍等原因在现代却一直鲜为人知,松花石的制砚、赏砚工艺也随着大清国的消亡而湮没于老一辈人的回忆当中。1979年,吉林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在通化大安乡湖上村南山坡找到优质的松花石矿脉。1980年春,首批试制的52方松花石砚运抵北京,“松花石砚欣赏鉴定会”隆重开幕。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15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昔日国宝重现,为文坛盛事。皇族溥杰先生题词:“地无遗宝,物尽厥材。松花名砚,继往开来。”。1998年,故宫博物院组织专家编写了《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一书,2004年11月,董佩信,张淑芬编写了《大清国宝:松花石砚》对宫廷御砚加以理论总结,2005年,松花石砚民间工艺大师刘祖林编著了《 松花石砚》一书,对吉林省乃至通化市、长白山区的松花石、砚的情况加以总结和理论前沿研究。2010年有吉林瑞璟松花石有限公司出版的《传奇松花石》一书,为汇集松花石民间故事、弘扬松花石民族文化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通化、白山市松花(石)砚产业先后创建了松花石、砚市场和博物馆,各类松花石产品蓬勃发展、享誉海内外,松花石产业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优势产业。2010年,通化市积极申报了《松花砚雕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月,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中共通化市委、通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吉林省首届松花石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通化市召开。省委负责同志、 “松花石和松花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有关领导以及国内部分石、砚专家共计13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松花石产品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松花石产业的品牌塑造、松花石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松花砚雕刻工艺传承与创新、松花石产品的市场营销、松花石产品与旅游市场的融合发展、松花石产业人才的培养及行业协会在发展松花石产业中的作用等课题分别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但在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和重点松花石(砚)企业进行松花石专业人才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课题方面,目前国内外理论研究方面尚属薄弱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阶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